肉禽蛋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稳中求进由大向强
肉禽蛋类食品的生产供应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肉禽蛋类食品的供应能力稳步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我国肉类总产量9077万吨,比2012年增长7%,占当年全球肉类生产总量34218万吨的26.5%,超过四分之一;我国禽蛋总产量3409万吨,较2012年增长18%,占当年全球禽蛋总产量9510万吨的35.8%,超过三分之一。2021年,我国人均消费肉禽蛋94公斤,其中肉类70公斤、禽蛋24公斤,比当年世界人均消费水平(56公斤)高38公斤,其中肉类高26公斤、禽蛋高12公斤;较之2012年,我国人均肉类和禽蛋消费分别增加了6公斤和2.7公斤。
全面深化改革
提高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肉禽蛋行业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为贯彻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国务院机构于2013年和2018年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与肉禽蛋行业有关的变化主要有三:一是2013年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随后于2018年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部改组为农业农村部,对畜禽养殖与屠宰实行统一监管,结束了商业部门主管屠宰行业60年的历史;二是2013年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随后到2018年为推进综合执法,又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能,不再保留工商、质检、食药三总局的机构,解决了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监管中“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问题;三是2013年新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随后于2018年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外,还负责组织拟订和实施国民健康政策、提供国民健康服务等。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2015年9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解决对国有企业制约不足的问题;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
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针对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存在政会不分、管办一体、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创新发展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要求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理清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加强综合监管和党建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创新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行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随着上述各项改革的推进,中国肉类协会自2015年起,开始逐步与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肉禽蛋行业运行监测、产品质量提升、进出口动态监管等不同方面的会商机制,组织业内重点企业、地方协会、科研机构等定期座谈研讨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升了肉禽蛋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形成了社会共治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改善肉禽蛋企业营商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对肉禽蛋行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食品安全法、标准化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进行了一次修订,随后,根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又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21年4月进行修订。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新模式,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标准化法的修订中,增加了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的有关规定,为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提供了法律支撑。
自1997年12月国务院公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来,该条例共经历过4次修订。在2021年6月25日这次最近的修订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通知》,要求行业协会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在落实屠宰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功能,指导屠宰企业开展自查自纠,提升屠宰行业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在强化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管理方面,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和管理交流、人才培训和职业能力评价等工作;三是在加强生猪屠宰行业运行监测方面,定期组织行业协会、养殖屠宰龙头企业等开展生猪屠宰行业形势分析会商会,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研判养殖量、屠宰量和价格变化趋势,为稳定生猪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提供决策支持。通知还强调,要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引领生猪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肉禽蛋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是纲领,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指导了我国肉禽蛋产业“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也继续指导着“十四五”时期直至2035年的产业发展。其要义一是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体现,产业地位高低取决于能否克服这一差距。二是通过协调实现发展总体平衡。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产业发展行稳致远。三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必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四是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五是通过共享发展成果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十三五”期间,肉禽蛋产业遭遇禽流感、非洲猪瘟、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危机和挑战,2019年、2020年出现了猪肉较大幅度减产,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奋斗下,2021年全国肉禽蛋产量超过12400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总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肉禽蛋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肉禽蛋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但是,由于动物疫病、资源环境限制、消费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目前肉禽蛋产业特别是肉类生产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是肉类生产还不够稳定,不能充分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造成生猪大幅减产。2020年全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2015年的5645万吨减少1532万吨,下降27%。这是2018—2020年中国肉类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进口量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肉食自给率一直在95%以上。2020年我国肉类进口量约占全国肉类消费总量8719万吨的11.4%,自给率降至88.6%。这说明,肉类产业基础还不够稳固,产业链还比较脆弱,市场保供稳价能力有待增强。
二是肉禽蛋产业发展还不够均衡,不能充分满足国内外肉类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以牛肉为例,虽然近30年间中国牛肉产量增加了4倍多,牛肉每年进口量增至200余万吨,但目前中国牛肉消费仍然比世界人均消费水平低1/3,成为肉类产业的短板。从出口贸易看,作为世界第一肉禽蛋生产大国,中国每年出口量在世界肉禽蛋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不到1%,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亟待增强。
按照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肉禽蛋产业要稳中求进、由大变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经济体系。这是今后15年我国肉禽蛋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