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详情

食品企业落实“三减” 理念、科技和管理须“三足并行”

22-07-28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 张永建

  当前,国家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减盐、减油、减糖的“三减”工作,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推动“三减”的宣传活动和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等,使“三减”更加扎实、更稳落地,更有力地推动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落实“三减”的主体责任在企业,企业需要正确理解和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很多食品科研机构和企业以“三减”为指引,通过创新和科技支撑,积极研发新原料、新配方、新工艺和新产品。正是由于树立和践行“三减”的理念,企业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减”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发展机遇

  “健康中国”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策以来,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支持,得到了政策与法规、理念与需求、监管与治理、科学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支撑。在影响健康的诸多要素中,食品对健康具有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正因为这种基础性的作用,糖、油、盐过量摄入就可能增加健康损害的风险,对于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的判断,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广泛共识。因此,减少糖、油、盐的过量摄入是减少疾病风险,遏制非传染性疾病蔓延,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抓手。

  从适应健康需求大趋势以及抓住发展新机遇的视角看,“三减”不仅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食品企业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三减”就是在食品领域落实“健康中国”的具体抓手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落实“三减”就是食品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食品企业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应有之意。

  另一方面,“三减”也为食品企业打开了另一扇发展之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了要“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食品供给正在经历着以提供能量为主,向提供能量、营养、功能、甚至情感和文化等多种复合需求的转变。从产品角度,就是实现“六化”: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便捷化、精致化和个性化。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多元创新,不断推出有益于人民健康的好食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美好生活需求。

“三减”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和风险交流

  培育消费者安全、科学和理性消费构筑起的食品消费市场,不仅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市场择优汰劣的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更是为“三减”和“健康中国”的落地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食育和风险交流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食育是培育消费者安全、科学和理性消费的能力,是保护消费者食品消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食品消费的主体是消费者,食育对公众健康和素质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安全、科学和理性的消费需要做好食育。有效的食育不仅使消费者规避可能的风险,还能让消费者充分享受食品的多重效应,更是市场择优汰劣机制的基础。

  由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但是各种非科学、非理性的信息也大量充斥其中,增加了消费者甄别的难度。例如,对食品添加剂的全盘否定、脱离量效关系谈危害、片面地宣传正在进行但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的个别研究案例、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不恰当的比较宣传等,都极大地困扰了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

  当前,食品消费的宣传教育要使消费者掌握一个基本常识,即国家标准是经过大量风险评估和研究后制定的,并且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证据的不断完善会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所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声称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

  二是进一步加强风险交流有利于引导生产和消费。食品安全法将风险管理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风险交流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在科研、生产、消费和监管中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环境下,发生舆情的风险显著提升,因此,及时、准确和权威的风险交流愈来愈重要。

  可以预见到,在“三减”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各相关方的风险交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风险交流机制,促进官产学研媒的相向而行,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三减”成为造福人民的健康福祉。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