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到皮 转型升级 新会聚力陈皮全产业链发展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熊 星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肥沃土地、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造就和书写了新会陈皮的悠久历史,并逐渐成为集绿色种植、研发加工、品牌文化、仓储物流、金融投资、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七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新会人积极做强陈皮产业链,统一新会柑种苗繁育标准,丰富新会柑品种基因库,保护新会陈皮道地属性。2021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5年,聚力陈皮产业链发展,成立新会柑种业公司,统一新会柑种苗繁育、种植技术、加工仓储等标准,丰富新会柑品种基因库。
潘华金查看新会柑橘长势
本土农艺师的陈皮梦
在推动“新会陈皮”走向全国的过程中,有着“陈皮潘”美誉的潘华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江门新会本土农艺师的潘华金多年来总是保持寸头形象,经常穿着耐脏的格子衫,脚上的皮鞋总有泥巴,如今即使成为新会区政协委员、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也还是这副带有乡土的样子。要是没有一种对林果业的天生感情,没有掌握一整套过硬的培植技术体系,没有一种对农产品文化的灵敏嗅觉,恐怕没有谁愿意在这个行业里孜孜不倦摸爬滚打30多年,并继续为之乐此不疲。
在多年基层蹲点生涯中,潘华金以第一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广东省水果良种场里,参与了新会柑橘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柑橘无病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和技术研究,以及新会柑橘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工作。通过反复试验,分析不同砧穗组合效果、不同天气下苗木采穗嫁接方法和生长状况,团队搞清楚了引进的几十个柑橘品种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掌握了柑橘从种子、育苗及生产环节的健康生产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应南方的新会柑橘无病苗木繁育体系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潘华金长期坚持着“水田旱地化、旱地水利化”“苗木育优与育大双结合、土壤属性与质量双改良”“果凭树势、势在水土、树在根本”“以果保果、营养保果”等种植思想。潘华金表示,之所以有今天,全靠不断在基层在一线实践,全靠专注和坚持。
2004年以来,潘华金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相继出炉并获奖。《新会柑橙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科研成果获授2004年江门市科技奖励二等奖、新会区科技奖励一等奖;《柑橘“以螨治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项目成果获2006年获江门市新会区科技奖励一等奖、获2007年江门市获江门市科技奖励二等奖。在新会柑橘领域的研究成果带来最直观的效果明显,以前需3年才挂果的果树变为2年多就挂果;原来每年每亩收果1500公斤,变为每年每亩收果4000公斤,在地租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农民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并且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在做好技术研究推广工作的同时,潘华金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陈皮之乡”“中国陈皮道地药材产业之乡”“中国(新会)柑茶之乡”“中国(新会)陈皮茶之乡”等国家标识认定工作,参与新会陈皮证明商标申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广陈皮项标准修订研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新会陈皮国家非遗申报、《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等项目,代表国家药文化研究会,主持并组织“十城百校千年中医药文明之新会陈皮文化进校园活动”。
从价值链向产业链延伸
如何才能将一个农产品做到让农民有个稳定预期和少些折腾?在《新会陈皮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潘华金作了深刻的分析: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打通产业断头路。潘华金对新会柑橙的研发重点从以前的种植转向陈皮产业链,从做好产品变为做精文化,对一样东西的执着追求令这名农艺师吃透了小小柑橙的产业链。“新会陈皮已是全国知名,但这个产业在新会当地并没有发挥出最大效应,不能只局限于种植环节,我们还要将价值链变为产业链,做好新会陈皮产品市场和产业文化。2005年行业协会将新会陈皮和新会柑普茶确定为主导产品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案例,巧妙地将小陈皮的茶属性融入国茶文化和国茶消费大市场。”潘华金说。
2006年举办了第一届“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成立了首个产业智库,建立了第一拨人脉,2008年新会陈皮取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原料和产品以及地标和商标的连环保护,2009年潘华金主持完成并发布的新会陈皮地方标准,其中的“自然晒制、自然陈化、活性陈化,健康陈化”思想和“一个品种、一个产地、一套规范,以及三时采收、三种货式、三瓣开皮、三年陈化”规范,为中国陈皮作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2002年至2011年,可以称之为新会陈皮产业转型升级1.0版。在此期间新会柑产业从果到皮、从小农向组织和产业化、从产品到商品,从无序到有序,明晰产业生态、产业价值、产业文化、产业模型,建立国家标识、公用品牌。
举办新会陈皮文化节是潘华金的梦想,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和谋划,2011年,新会区以“价值·文化·产业”为主题如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2017年举办了新会陈皮健康万里行和中国新会柑茶产销对接会。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文化节,从此构建起“新闻发布会+开幕式+博览会+产业发展论坛”文化节联动模式、“文化节+展会+专题”的推广联动模式和“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联动模式,2017年,总结并提出“新会陈皮,人类共享”的普世价值观,2019年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得认定,其创建模式成为全国典范,成为全国的标杆,新会陈皮的名声越发响亮。在此期间,新会陈皮产业从一二三产融合到三二一产导向,形成规模,从质量价值态到产品产业态,形成产业集群,从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到产品品牌,形成体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非遗成为国家标识新高度,品牌价值近百亿元,影响力位居地理标志中药材产品首位,视为新会陈皮产业转型升级的2.0版本。
感悟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新会人用执着和智慧不断守护着新会陈皮产业发展。2020年,新会柑种植面积达10万亩,果品产量达12.5万吨,干柑皮产量近7000吨,全产业已带动区内6.5万人、全国超30万人创新创业,连动了黑茶、白茶和红茶等茶产区同步发展,全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并连续多年实现年撬动社会投资超15亿元、对三农贡献超15亿元、陈皮种植户均增收超7万元、人均增收超1.88万元的佳绩。2020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评选中,以96.34影响力指数,获区域农业(中药材)第一位,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商业态。新会做好陈皮大文章,争取新会陈皮全产业链营收早日突破500亿元,打造“中国陈皮之都”“世界陈皮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目标和明确的任务,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陈皮产业链发展”做进一步部署,由此也拉开了新会陈皮产业3.0版转型升级的序幕。面对新一轮转型升级,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阶段,要引导好资本行为、守护好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好道地性,维护好诚信经营,做大做强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