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详情

撬动产业升级,预制菜先要练好内功

22-08-11


  预制菜是新生事物,处在新发展阶段,存在技术、标准、物流、食品安全等问题。预制菜要成为撬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支点,前提是保障其健康发展,以及搭建起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

  从需求端看,预制菜能大火,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刺激原因。预制菜方便、快捷的属性,符合餐厅“口味标准化、出餐速度快和用工成本下降”的需求,也贴合主流消费群体做饭流程简易化的需要。而疫情下家庭囤货需求的增加也给预制菜发展带来了较好机遇。

  对比供需两端,供给端的热情远高于需求端。2022年上半年有1020家新注册企业,而10年前国内预制菜企业不足2000家。投资热度更是持续攀升,2020至2021年预制菜企业融资数量占2013年以来总数的1/6。供给端从企业到政府都对发展预制菜寄予更多希望。这背后既有企业经营转型突破的愿望,也有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产业的需求。

  农业企业转向预制菜的积极性更为明显。疫情以来,农产品原料成本、物流成本等上升,叠加传统速食企业竞争加剧和消费不振的情况,农业企业利润率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不少农业企业都在寻求改善经营状况的新路子。预制菜通过贴近、挖掘和培育市场需求能够为企业拓展更大利润空间。而对农业企业来说,在保留传统优势基础上,能以较小成本转移到更广阔的赛道中,这非常具有吸引力。

  对地方政府来说,预制菜的原料是农产品,发展预制菜能够扶持一批有竞争力、有引领力的农业产业主体,壮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也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之选。

  预制菜可以在撬动农业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预制菜本身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是农业供给端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从产业发展视角来看,预制菜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当前我国农业企业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的农产品较少。预制菜对产品保鲜和安全性产品生产和包装要求较高,能够倒逼农业企业对产品制作、包装、运输等工艺和设备进行升级和推动生产端、销售端数字一体化进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升级能够提升农业企业利润率,一定程度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农业企业对预制菜的积极性,能够推动农业产业技术迭代升级。

  二是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品牌升级。数据显示,2020年头部500强农业企业品牌建设与广告投入总额仅占营业收入总额的0.7%。由于农业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头部企业占据市场较大份额,中小企业较难通过品牌建设跨越壁垒实现突破发展。但预制菜重新界定赛道,细分领域对差异化产品需求量大,不同级别的企业都可能成为黑马,这会刺激农业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一些农业大市对预制菜产业支持力度加大,也会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发展。

  三是能够推动产业链条向下延伸。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企业受限于规模、资金、销售途径等因素,农业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不足。不少传统速食企业是大型餐饮集团的供应商,难以获得品牌的高附加值。预制菜赛道广阔,农业企业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有一部分会直接触达消费者。销售终端的多元需求会推动农业企业逐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也应看到,预制菜仍是新生事物,处在新发展阶段,存在技术、标准、物流、食品安全等问题。预制菜要成为撬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支点,前提是保障其健康发展,以及搭建起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

  从其发展看,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投资、无序参与必然带来“一哄而下”,受损的是产业,受伤的是消费者。预制菜的产业规划,要重点解决怎么发展、怎么规范、怎么扶持的问题。既要坚持打好基础,帮助企业掌握自主关键核心技术,为企业提供法律、金融、贸易等制度保障,又要坚持标准先行,加快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基础通用标准,还要科学系统地培育各类主体。

  与消费者信任建立的基础是充分尊重其知情权和选择权。如餐饮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时,需要将菜品是否为预制菜进行告知,消费者虽然也希望堂食能有现场烹制之“鲜”,但对优质的预制菜也不排斥,消费者的接纳会带来发展新机遇。

  预制菜方兴未艾,仍需加以引导。对可能成为新支点的预制菜最应该采取的政策导向是,既张开怀抱,又保持审慎理性。(郭芸芸)

  (来源:农民日报)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