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详情

宋代精致的茶生活

22-07-14


中国茶叶学会 于良子

  茶的“湿玩”形式除“斗茶”外,还有“分茶”。由实用到艺术的性质转换,继而再进一步使茶汤幻化图案或字迹,以自娱娱人,这种活动在宋代被称为“分茶”或“汤戏”“茶百戏”。从茶汤的点注手法来看,“分茶”与“斗茶”十分相似,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从目的来看,“分茶”“斗茶”却迥然不同。

  宋陶谷《清异录》中描述“汤戏”为: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这段记述中的信息量很大,“汤戏”是“茶匠通神之艺”,说明平常点茶也是与此相同的方法。所谓“通神”是与“不通神”相对的,是一种高级的烹点艺术,有熟能生巧的特点。

  茶汤汤面的图案很丰富,也很抽象,而且存在时间很短,汤纹水脉不停地旋转,如夏云般变幻,因而茶碗中可以出现种种物象。玩茶的人可以根据物象打出一句诗来。如果茶盏有四,能成一首绝句,技术再好一点,一字排开八大碗,弄出一首律诗来也是有可能的。

  宋人玩“茶百戏”的不少,大多为诗人或僧人。杨万里有一首《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可与《清异录》中的内容同观。

  现在人多认为“分茶”这种技艺已失传而不可复见,其实,根据《清异录》等有关资料,是完全可以再现这一“绝技”的。关键是面对“怪怪奇奇真善幻”的汤面,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赋出一首或一句绝妙好诗来,将这种抽象的艺术之美表达出来,传达于人,从而引起同观者的共鸣。福全和尚所说的“巧画工夫学不成”,说的就是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的难度。

  当然,有时候,独自一人聊以排遣胸中的郁结,也并非定要煞费苦心地幻化出些诗文画面来,心绪随着“碧云”悠悠飘荡也是极好的享受。正如陆放翁有诗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便是他的“分茶”排忧之法。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