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苕皮成新晋烧烤“宠儿”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一款小吃悄然走红郑州街头,100g/串的大小,竹签穿出波浪形,拿在手里,分量十足,吃起来外焦里嫩,这种由红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等各种淀粉做皮,泡豇豆、辣椒等多种食材做馅的苕皮,借势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
但苕皮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原本是川渝地区的一款特色小吃,从去年开始,这款小吃“南下北上”,在全国很多地方流行。有企业投产三个月,日产达到5-6吨;有烧烤店连续几个月销售榜单被这个单品霸屏……
苕皮为啥就这么火了?
文/陈利娜
烧烤店、小吃摊热卖,苕皮在消费端走红
日前,在郑州市开烧烤店的张先生告诉冷食周刊,他店里有一款烧烤产品特别受顾客欢迎,点单率非常高,他统计了一下,这款单品已经连续两个月成为店内销量“冠军”,那就是最近被称为烧烤品类中的网红产品——苕皮。
不仅如此,冷食周刊还了解到,在郑州市的很多烧烤店、小吃摊,苕皮都成了绝对的新晋点单王,就连最新的郑州小吃榜也被这个产品霸屏。上网一搜,“聚慧享”、“李亿浩”、“三瑞”、“味之灿”、“剑蜀”、“巴适哥”……生产速冻苕皮的企业也非常多。
在淘宝商城,主打重庆、四川特色的“鲜苕皮”、“红油苕皮”等产品随处可见。关于苕皮的分类也越来越细,有家用装,有烧烤专用装,规格从15*17的大苕皮到10*13的小苕皮多种多样,且大多是组合装,“苕皮+豇豆+烧烤料+竹签”一应俱全,算下来每片苕皮的价格低至0.48元。
还有商家把苕皮当“凉皮”一样售卖,一整袋苕皮,只需要买回去照说明加热,放入调料即可。知名餐饮品牌“阿宽”的红油苕皮,已经占据天猫榜单干货粉条粉丝热销榜第四名。
苕皮为啥就这么火了?
张先生介绍,这款来自重庆的街头小吃,看似食材普通,但在重庆的烧烤摊上,绝对是人手一串的产品。原本软糯弹香的烤苕皮,注入灵魂食材酸萝卜、腌豇豆、乃至各种肉馅后,口味变得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看似两张薄皮,却能卷万物,牛肉、虾仁、凤爪、小龙虾……想吃什么卷什么,想想就很诱人。
有冻品行业人士解释,苕皮其实就是“粉皮”,可以用红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各种淀粉制作。目前,苕皮的应用场景主要在“烧烤”,各种烧烤店、铁板烧小吃店等都有这个产品。苕皮的最大卖点在于有嚼劲的口感和穿起来的“波浪外形”,且人均5-12元的消费也符合大众预期。
在烧烤时,只需要把外皮烤到起泡,再加入各种配料卷起来穿好即可,限于现穿成本太高,很多餐饮店用的都是厂家做好的速冻产品,目前销量最大的是“豇豆苕皮”。
“苕皮自去年开始已经在郑州的烧烤店、小吃摊等悄然兴起,今年夏天达到一个小高潮。”张先生说,借助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快速扩散,苕皮成了消费者眼中的“网红”。
中小企业纷纷入局,苕皮到底能火多久?
需求端的迅速扩张,是苕皮走红的“底层逻辑”,需求起来了,供给就自然跟上,不少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这个产品。
素有红薯产地之称的河南开封,有着众多红薯粉丝生产厂家,尤其每年秋冬季节,新红薯下来,很多家庭都要自己加工红薯粉丝、粉皮。今年,网红产品“苕皮”来袭,不少厂家顺势都跟进了这个产品。
据了解,除了开封,焦作等地很多企业都在生产这个产品,最受烧烤店欢迎的规格是100g/串、5串/包的,每包售价11元,烧烤店买回去大多卖5元/串。开封味之灿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味之灿生产的100g/串的苕皮,销往郑州、南京、济南等地,一个经销商每月销量一般在300~500件,一件20包,一包5串。
随着生产苕皮的企业增多,竞争也在加剧。苕皮的销售,严重依赖口感,有稳定的老客户,销量就不是问题,但要依赖新开发的客户,难度就比较大,很多餐饮店反馈,用了某一家的产品就很难再更换。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技术不是问题,只要有客户。
郑州九千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双全说,苕皮应该属于粉皮的“延伸”产品,因为工艺和配料的改进,苕皮比粉皮更糯更劲道,苕皮的火爆,网络的作用功不可没,但产品自身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外焦里嫩,搭配辣味酸豆角,对味蕾吸引力巨大。
走红之后,苕皮的销量一路攀升,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网红产品。首先,苕皮本就是一款地方小吃,有多年的消费基础;其次,有关苕皮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豇豆苕皮、鸡杂苕皮、小龙虾苕皮,口味多种多样;再次,苕皮的消费频次可以无限延长,就像羊肉串,一次吃多了会腻,但几天不吃又开始想。
虽然速冻苕皮未来市场广阔,但因为制作大多依靠人工,不适合机械化生产,因此,目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相对灵活,“船小好调头”,更适合苕皮这样的产品。
但在逸品惠食品张彦辉看来,这种之前一直没能走出四川、重庆等地的“古老”产品,虽然成了当下的“网红”,却改变不了“红一时”的命运,犹如一阵风刮过。苕皮之所以能红,是因为这几年的烧烤市场一直没能出现新品,都是在延续以往诸如羊肉串、五花肉串等产品,这种“青黄不接”恰好给了苕皮一个机会,“从产品发展的周期和规律来看,这款产品也难逃大红之后走向没落的命运。”张彦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