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政策利好推动奶业“破圈”
2022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奶类产量达到220万吨。面对政策机遇,河南奶业如何“破圈”?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规模化养殖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政策引导,寻找多种方式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4月12日,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一项重点任务便是实施规模养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新增产能向加工龙头企业周边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加工增值。对新建奶牛标准化畜位300个以上的养殖场,按照每个畜位不高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实施好奶畜中小牧场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养殖标准化。力争到2025年,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河南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利用中央资金2000万元,支持100家牧场对养殖设施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省级“两牛”资金4850万元,新建奶牛标准化畜位4.4万个。制订印发项目实施方案,将发展目标任务和绩效评价指标分解到市县,开展绩效监控和自评,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
目前,伊利西平县优然2.4万头牧场存栏奶牛已近万头,花花牛蒙牛合作在兰考建设的两个大型牧场正在加紧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全省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千头以上场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占规模场比重分别达到66%、73%,比2020年分别提高12.1%、12.3%。
坚持龙头带动 深化以大带小机制
据了解,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君乐宝等国内知名大型乳品龙头企业先后在河南投资建厂,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加速战略布局,高起点建设了8000头以上牧场6个,其中万头以上的5个。光明滑县、君乐宝正阳、首农兰考第一牧场三个万头牧场均已达产;首农兰考第二牧场、优然牧业宝丰两个万头牧场有望年底前投产;焦作蒙牛百亿产业园区40万吨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配套建设的0.8万头牧场已开工建设。
河南省品牌乳品企业也正努力做大做强。花花牛、科迪、三色鸽、三剑客、博农等企业快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花花牛乳业集团通过建奶源、延链条、创新品、提品质,持续强化全产业链升级,建立自有奶源基地13个,存栏奶牛3万多头,成为河南奶业本土第一品牌
坚持链式发展 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牛源奶源不足、上下游联结不紧等发展短板,河南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产业三链同构、融合发展。
在上游,奶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饲草的供应。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饲草料等原料涨价明显,奶牛养殖盈利空间被大幅挤压,为解决问题,河南省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保障饲草供应。
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对经营主体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按照每吨不高于6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加快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对新增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苜蓿种植基地,每亩一次性补贴不高于800元;对新增杂交构树种植基地,每亩一次性补贴800元。强化种养结合示范引领,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自建优质饲草基地。力争到2025年,黄河滩区优质饲草发展到100万亩,全省优质饲草发展到600万亩。
目前,黄河滩区草业带已经跻身全国十大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之一。
在中游,奶牛标准饲养、龙头乳企带动等已经成为河南奶业全链条上的优势。
强链还需要开阔思维,河南省积极支持奶农办加工企业和创建休闲观光牧场,拓展奶业功能,拓宽增效路径。实施绿色发展清洁行动,推进种养结合,鼓励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签订协议等方式,就地就近消纳粪污。
如今,“牧草规模种植—奶牛标准饲养—龙头企业带动”的奶业产业链正在河南逐渐形成。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