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经济观察 > 详情

中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22-05-24

本报记者 韩松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外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市场竞争生态持续改善,中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在中共中央宣传部5月20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聚焦“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进行了详细介绍。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显现。去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升10个百分点。”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具体来看,一方面,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另一方面,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模仿型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去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就是食品开支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比2012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网络零售、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去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了24.5%,规模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跨境电商突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贸易的中间环节,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更多国家、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体现了贸易的包容性、普惠性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不光卖全球,也买全球,在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为全球贸易投资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多国驻华大使直播带货,积极推广本国产品,如巴基斯坦的粉盐、保加利亚的玫瑰水等特色商品成为了网红,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不少优质品牌借助电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落地生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盛秋平如是说。

  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去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增长18.6%。目前,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海关总署创新监管模式,针对跨境电商不同的通关形式,有针对性地打造“网购保税进口”“直购进口”“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个性化的监管模式;畅通跨境电商进出口渠道,特别是解决出口、进口零售商品退货难的问题,让国内消费者“海淘”更加放心;推动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国际合作,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有序发展。

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王令浚说,从海关统计的角度看,突出体现在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从量上说,10年来,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接近2009年全年的进出口总值。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从2017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近10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跃升,充分体现了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在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从质上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外贸经营主体更有活力。10年来,外贸的经营主体增长了1.7倍,外贸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国内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占比由10年前的11.1%提升到去年的17.7%,提升了6.6个百分点。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这10年,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中国外贸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强,在经济引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更雄厚。

  “当前,外贸发展仍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盛秋平说。

  一是提升外贸质量效益。持续推进优进优出,大力发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支持品牌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口,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是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培育绿色低碳贸易主体,加快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

  三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的调控体系,促进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等相互衔接,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平台,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推动外贸企业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四是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仍在继续,将加大力度应对,努力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经贸展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用好RCEP自贸协定,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据统计,我国市场主体存量已达1.58亿户,其中有1亿户是近10年来增加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表示,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蒲淳介绍,10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在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供给,深化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深入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日前发布。蒲淳指出,全国统一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稳定、公开、透明、安全、法治化、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经济循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前提。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便捷获取市场资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为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供有利条件。三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提供基础支撑。四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加快推动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增强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吸引力、促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接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取得新优势。

  蒲淳透露,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部署,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市场监管领域制度供给。研究探索与成熟市场经济监管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供给,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平稳有序、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企业开办各项便利化举措,更好发挥营商环境改革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切实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领域,深化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秩序的治理,着力优化市场消费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的信心。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