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蓝色经济 山东乳山全链条打造牡蛎产业
牡蛎产业是山东威海乳山市重要的富民产业。作为远近闻名的“牡蛎小镇”,乳山市海阳所镇牢固树立“靠海养海、凭海而兴”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小镇发展定位,从牡蛎育苗育种、养殖加工、品牌保护等环节入手,全链条打造牡蛎产业,深耕蓝色经济,向海图强。
科学谋划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我们出海以及上货更加方便了。牡蛎上岸之后,有标准化的清洗和包装车间,示范区还实施统一管理,养殖生产更加规范。”在海阳所镇南泓北村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威海信之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打包,新鲜牡蛎经过标准化净化处理,通过物流车发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市场。
为解决以往养殖户地理位置分散、生产秩序混乱等问题,乳山市科学谋划布局,有计划地打造了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位于海阳所镇南泓北村的示范区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建有牡蛎清洗、养殖、加工、生产等功能分区,海阳所镇引导养殖户有序搬迁进区、抱团发展,打造“全域布局、多点集聚”的牡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牡蛎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做好品质、叫响品牌是关键。围绕牡蛎产业链延伸,乳山市引进了灯塔水母、丰贝佳等牡蛎产业龙头企业落户“牡蛎小镇”,积极对接牡蛎行业专家学者,推动牡蛎育苗、养殖、加工技术迭代升级,成功培育和引进海大1号、海大2号、海蛎1号、三倍体等牡蛎新品种,有效破解了季节性上市技术瓶颈。同时,乳山市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乳山牡蛎》山东省地方标准,大力实施养殖、加工和防伪溯源等全环节标准化建设,牡蛎品质有保证,“身价”倍增。
“全镇400余家养殖、销售主体均已建成使用乳山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每件产品都设定了唯一的防伪标签,方便消费者鉴别真伪,获取养殖信息,牡蛎的价格由原来的每斤2—3元提高到每斤10—20元。”海阳所镇政府副镇长崔建新说。
提档升级 构建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
过去,牡蛎交易主要是“大宗交易”,几辆大卡车就决定了牡蛎一天的销量,牡蛎直接供应给餐饮,再由餐饮供应给消费者。这样的操作模式既限制了企业的收入模式,也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发展。“互联网+”为牡蛎打开了新的销路,让优质牡蛎产品得以直面消费者。
乳山牡蛎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扩展线上销售渠道,运作了金谷之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智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项目,打造“互联网+电商+牡蛎产业园”的新模式,带动涌现出了贝司令、南泓村等一批海产品电商销售龙头企业。数据显示,牡蛎集中上市期间,乳山牡蛎的网络搜索量、排名、订单量均超国内牡蛎知名产地,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对于海阳所镇来说,牡蛎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食用上,丰富拓展文化内涵也是牡蛎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该镇以牡蛎欢乐城和海阳所古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渔耕文化、卫所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古所民宿、牡蛎博物馆、“牡蛎+干白”品鉴体验等文旅项目,打造集牡蛎文化展示、牡蛎美食体验、牡蛎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牡蛎小镇文旅综合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近年来,乳山市抢抓全国加速海洋经济发展、山东省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牡蛎产业为主攻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动牡蛎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技术先进、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为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行业话语权,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了山东省地方标准,将生鲜牡蛎升级为标准化产品,确保乳山牡蛎标准一致、品质如一。为保护乳山牡蛎品牌,制定专项品牌保护方案,规范“乳山牡蛎”商标的授权使用,统一“乳山牡蛎”品牌形象标识,引进国际首创的基于“三方同权”下的三维空间信息合成、液体可变色防伪标识、区块链证据存储于一体的防伪技术,建设了全国首个牡蛎防伪溯源体系,让每一件牡蛎产品带上可溯源查询的唯一身份标签,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跟踪,真假可辨识,责任可认定。
目前,乳山牡蛎养殖海域面积60万亩,养殖产量50万吨,养殖产值50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乳山牡蛎产业已初步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包装辅料、文化旅游七大关键环节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逾百亿元,产业有效带动了2万余名从业者年均增收近12亿元,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成为乳山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亦是“一县一业”的样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王文琪 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