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婴幼儿食品常用菌株
肠道菌群对婴幼儿的影响较为突出。一方面,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菌群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婴幼儿处于生理功能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肠道菌群的良性建立对婴幼儿后期身体健康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益生菌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及真菌,其中乳酸菌是调节肠道健康最常用的菌种,又分为乳杆菌类、双歧杆菌类及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同的肠道健康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益生菌来进行调节,以达到肠道菌群平衡及肠道健康状态。
婴幼儿肠道娇嫩,肠道菌群系统较为薄弱,因而肠道菌群失衡容易造成一系列肠道健康问题。常见的肠道健康问题包括肠绞痛、便秘以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动物双歧杆菌BB-12 双歧杆菌是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是人体肠道固有菌群的常见组成部分。动物双歧杆菌BB-12源自科汉森收集的乳品发酵剂,被鉴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在食品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论证认为,动物双歧杆菌BB-12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并提高人体免疫力。2011年11月,原卫生部正式批准其用于婴幼儿食品。
短双歧杆菌M-16V 短双歧杆菌M-16V分离自健康婴儿肠道内,由森永公司研发的专利菌株,经接种、发酵培养、浓缩、冷冻干燥制得。该菌种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RAS(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认定,可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2016年,短双歧杆菌M-16V列入我国《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日本探讨了补充短双歧杆菌M-16V在低出生体重儿体内的定殖及其给药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M-16V能够促进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并可能参与调节免疫平衡和炎症反应,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形成整体改善的可能。目前含有短双歧杆菌M-16V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销售。
鼠李糖乳杆菌HN001、鼠李糖乳杆菌LGG 鼠李糖乳杆菌HN001最初是从新西兰生产的切达干酪中分离出来,在新西兰乳液研究所筛选出200个菌株后,被鉴定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并被进一步用于动物和人体研究。2011年11月,原卫生部正式批准其用于婴幼儿食品。鼠李糖乳杆菌LGG是从健康人体肠道中分离得来,经过上千次科学研究证实,能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增强肠黏膜屏障、预防和治疗腹泻等作用。2011年11月,原卫生部正式批准其用于婴幼儿食品。鼠李糖乳杆菌HN001及LGG均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及临床验证,表明其对婴幼儿消化健康、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儿童免疫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功效。这两株益生菌均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纳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近两年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婴幼儿食品中。
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Bi-07 乳双歧杆菌HN019是一株在新西兰分离得到,并获瑞士、日本等国批准健康功效声称的乳双歧杆菌,其凭借体外耐胆汁和低PH环境的能力,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益生菌。2011年11月,原卫生部正式批准于《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双歧杆菌Bi-07来源于人体,在乳中能良好生长,据体外研究显示,Bi-07具有良好的胃肠道表现,能高度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酸和胆汁盐。2011年11月,原卫生部正式批准其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乳双歧杆菌HN019和乳双歧杆菌Bi-07虽同属于婴幼儿可食用的乳双歧杆菌,但乳双歧杆菌HN019主要着眼于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而乳双歧杆菌Bi-07则倾向于免疫调节,缓解抗生素副作用。
嗜酸乳杆菌NCFM 嗜酸乳杆菌NCFM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得来,是唯一一株进行了基因测序和注释的嗜酸乳杆菌。该菌有非常好的抗酸和抗胆盐能力,对肠黏膜和牙齿有良好的黏附能力。2011年,原卫生部公布其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且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发酵乳杆菌CECT5716 发酵乳杆菌CECT5716,是西班牙BiosearchLife公司从人乳汁中筛选的特异性菌株。此菌株是人乳汁提取的天然益生菌,哺乳期产妇易于接受,同时提高母体和宝宝的免疫力和肠道健康。2011年,原卫生部公布其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以发酵乳杆菌 CECT5716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功能食品,能有效缓解婴幼儿肠道不适,如便秘、绿便、奶瓣、肠绞痛、消化不良、吸收不好等问题。
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 罗伊氏乳杆菌可从健康哺乳动物以及禽类中分离获得,是一株广泛使用的商业益生菌,由瑞典拜奥(BioGaia)公司开发生产。2014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批准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可用于婴幼儿食品,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目前,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是国际上公认的新型益生乳酸菌,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
(来源:功能食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