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经济观察 > 详情

购物节套路多,消费者损失谁来赔?

21-11-19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正式落下帷幕。虽然销售总量依旧火爆,但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的预售模式却引发大量吐槽。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付完尾款后发现,有些号称最低价的预售商品比现买还贵;找商家协商,却发现保价套路多,售后服务混乱。

预售模式问题百出

  自10月下旬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启预售活动,以最低价、限量款等吸引消费者预付下单。

  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预售期热度同比大幅增长。10月20日,天猫、京东同时开启“双十一”预售,据淘宝直播数据显示,仅首日,两名头部主播首场直播观看人次均在2亿以上,销售额合计逾200亿元,其中不少是预售商品。11月1日零点后,“尾款人”陆续开始支付。

  定金是很多消费者对预售模式吐槽最多的地方。虽然有些商家承诺可以退还定金,但一些消费者按照预售协议申请时发现困难重重。如有商家曾表示,预售期间前4小时内付定金,后期不满意可以退定金。但后来要退货时却表示,需要等到收货后才能申请退款,结果长时间都无法拿到退款。一些已经提交退定金申请的消费者还表示,被告知无法退还。“服务助手发来的好几条信息都是‘提交成功、处理中’,但后来就没消息了。几天后再去问客服,对方却表示退定金时间已经过了。”北京的小王说。“退起来太复杂了,而且全是机器客服,光是等人工就要等好久。”一位消费者表示。

  对于“双十一”期间的定金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消费者提前交定金,是一把“双刃剑”。按照民法典规定,定金不能退,既是对消费者的限制,也对商家有要求,如果商家不能履约,需要双倍返还定金。而预付款、意向金等概念,商家则不用担责。

  “‘定’和‘订’,读音相同,法律后果却完全不同。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性质,订金只是日常习惯用语,不是法律语言,不具有担保功能。”陈音江表示,消费者下单时,如果交的是定金,反悔后,定金无法退还,若商家违约,消费者可要求商家双倍返还。“订金包括预付款、意向金,消费者提前交了订金,商家若违约,是不会承担相应的双倍返还责任。”

  还有消费者反映,有的商品预售价高于现售价;有的消费者还发现,需要支付的尾款高于预售时标出的尾款。一位大学生发现个别商家在“到手价”上做手脚,“我认为的‘到手价’等于‘定金+尾款’,但有商家故意将‘到手价’解释为‘尾款’,隐蔽地提高了价格。”在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商家承诺预付减双倍定金,结果只减了一倍。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商家标榜的最低预售价高于直接支付价,属于不履行价格承诺,涉嫌虚假宣传。

  许多平台宣传的保价服务也很难实现。例如某电商推出的保价规则避开了“双十一”当天,还有的商家在预售结束时下架商品链接,使该商品无法保价。

  此外,预售期过长、收货时间晚、无法修改寄送地址等,也是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据黑猫投诉统计,10月20日至11月13日,涉及预售的投诉量达5280条。

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指出,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杜绝虚假宣传,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购买预售产品时,要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针对预售出现的问题,电商平台是否已有监管举措?有媒体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多家平台的客服,对方均表示注意到今年消费者关于预售的投诉,会向商家发出通知规范相关行为。

  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及京东平台预售成交总额高达1863亿元,同比增长34.4%。

  事实上,预售不仅是“双十一”促销手段,其实早已存在于电商日常销售中。业内人士表示,对消费者而言,电商平台往往会对预售商品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对商家而言,通过预售可以事先锁定部分用户,从而对销售额有更准确的预判及准备,备货也更加从容。表面上看,这应该是一种消费者和商家双赢的方式,因此在电商平台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吸引了不少商家参与。但由于相关规则不够完善,易给消费者带来不满意体验。

  “一些预售商品的供应周期可能无法保证,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差、交货时间长,甚至有的订单无法交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互联网行业资深专家尹生分析说。

  陈音江认为,商家采用预售经营时,必须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预售制从消费者付预售款到商家发货有一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如果商家出现经营不善或遇到其他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履行订单义务,有的甚至可能关门跑路。如果出现类似情况,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权。

  受访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不规范的预售将逐渐透支消费者的信赖。陈音江认为,商家首先要诚信守法经营,制定公平合理的预售规则,并且事先有效告知消费者,尤其是预售规则中一些跟消费者有重要关系的信息,要以醒目方式有效告知,兑现预售规则和双方约定的有关承诺,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建议,电商平台应建立更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商家经营行为的监督,督促商家及时履约或退款,对预售欺诈行为及时采取制止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取消电商入驻资格或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一旦发现违法违规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

  出现付定金结果商品价格更贵,或付完定金,商家告知无货的情况,如何解决?陈音江建议,消费者找所在地或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效率更高。

  “商家收取了消费者的定金,就已经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了合同,出了问题,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双倍返还定金。如果商家不返还,消费者可以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如果调解解决不了,可通过仲裁或法院。合同具有法律依据,消费者的诉求很容易得到支持。”陈音江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双十一”行进到第十三个年头,消费者体验的提升以及更健康的商业生态成为参与者的共识。而对于很多品牌而言,“双十一”不仅是一年中重要的营销节点,也是展现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赛道。出现此类情况,即便不是品牌方主观意愿造成的,但是后续如何跟进处理,也直接反映出品牌方对消费者的态度。要真正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还需要品牌与平台的共同努力。

  (韩松妍 综合整理)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