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本报讯 2021年山东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整体合格率均在98%以上,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山东各市均调整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充分发挥食药安委职能作用,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推进齐抓共管。枣庄市将食品安全攻坚行动纳入市委市政府跟踪督办事项,进行销号管理;临沂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向基层延伸,着重加强乡镇食(药)安办规范化建设,全市156个镇街全部成立食(药)安委及其办公室;滨州市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督导考核,实行日常工作登记备案、季通报及履行职责年度评议制度,有效推动各级各成员单位落实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食品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持续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管控,开展近3年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和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大检查,实施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回头看”,动态更新4家企业纳入问题整治清单。着力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能力,打造“1个省级站+16个市级站+65个县级站+1个高校培训基地”粮食产后服务和质检体系。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省生猪屠宰企业全部实施肉品品质检验电子出证。淄博市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App监管平台,处理病死畜禽及病害产品4172.7吨。烟台市加强粮油检测能力建设,现有粮油检测实验工作场所面积1200平方米。聊城市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各县(市、区)数字地图链接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三是加强过程严管,食品安全监管更加有效。全省8280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亮标承诺、对标生产、核标出厂“三标”行动,打造标杆企业753家,把最严谨的标准落实到生产企业。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建立5375家农村食品批发经营者管理台账,建成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16个,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站107个,农村综合服务社552个。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全省共对52.8万家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开展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季度检查全覆盖,全省共检查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10万余家次。持续推进保健食品“两查两专”规范提升行动,全省已规范保健食品经营单位5.2万余家。各市全部实现建成区固定场所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与收集运输企业签订收运协议比例达到70%的目标要求。济宁市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整治,购买“网络订餐信息抓取服务项目”,完善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监管措施。日照市建设全市一体化食品快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八统一”标准,在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建设70个高标准快检室。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更加严厉。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全省共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业户2179家,侦办食品犯罪案件10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42人,打击成果位居全国前列。深入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严厉查办走私食品案件,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完成率100%,检出进口不合格食品均依法实施退运或销毁。东营市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治理行动,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主体57家次,经营主体4910家次,检查发现问题299个,严厉打击欺诈和虚假宣传。泰安市共取缔“黑窝点”“黑作坊”13个,排查治理生产加工小作坊1313户。
五是深化示范引领,食安品牌效应更加突显。持续推动“食安山东”建设,助推山东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山东省已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8个,认定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83个,部署完成230家中小奶牛养殖场(合作社)改造升级建设项目。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已分五批完成了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实现了全域创建的目标。威海市构建9大维度827项分类指标的风险预警模型,打造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智能模式。德州市13个县(市、区)全域建立了“食安德州”品牌运营展示中心。菏泽市969家食品生产企业实现分级分类管理、“三标”+“6S”等标准化管理。
六是凝聚多方合力,食品安全共治氛围更加浓厚。各地采用多种方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将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纳入省级网格事项指导清单,乡镇(街道)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安山东媒体行”“你我同查”“你点我检”“红黑榜”等活动。济南市深入开展“食安济南,请您建言”网上民意调查、2021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济南食品品牌评选等工作。青岛市持续做优“直击后厨、眼见为食”栏目,邀请市民开展“双周查餐厅”活动。潍坊市在市内主流媒体设立专版(专栏),印发宣传材料120余万份,广泛开展常识宣传和政策解读。
(杜长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