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市场监督 > 详情

推动标准一致化 保障澜湄区域跨境冷链物流安全

21-12-28

本报记者 袁国凤

  为进一步提升澜湄区域各国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开展国际多边合作以及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互认,降低、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形成可持续的、稳固的贸易伙伴关系,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主办的澜湄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运输安全标准区域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办。会议聚焦“标准一致化助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冷链物流食品安全、运输安全”,围绕食品安全冷链物流运输、冷链技术研发与能力提升、冷链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多个部委相关负责人、学者专家、冷链食品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等共计1500余人参会,500余位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澜湄区域国家及东盟各国代表、专家线上参加会议。

  前10月中国—东盟继续延续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年均增长16.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44.5亿美元增长到3836.8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进口由39.1亿美元增长到3016亿美元,年均增长16.5%。

  中国—东盟中心贸易投资部主任郭传维表示,30年来,中国—东盟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融合日益加深,经贸合作成果丰硕。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双边贸易额仍逆势增长,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1—10月,中国—东盟继续延续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趋势,双边贸易额已达7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双方曾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RCEP的顺利实施,将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合作,促进本区域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东盟未来合作奠定更强、更广、更深的基础。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表示,众所周知,冷链物流技术和运输的原因一直是导致全世界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很多经济体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仓储及运输能力,创新、自动化和数字化驱动不足,效率低下,标准不统一缺乏互认等问题尤为突出,阻碍了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韩建平认为,当前,中国与东盟地区特别澜湄区域的各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开展包括建立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运输安全标准体系,促进区域间各个国家的标准一致化工作在内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以国际化标准助力相关产业完善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运输安全体系,有效应对疫情。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经济领域的应对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认为,澜湄国家应积极推动认证认可体系的互认,合作推动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接轨,借鉴推广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评估和执行力度;应鼓励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口岸城市积极发展国际冷链物流多式联运,打造一批国际冷链物流门户枢纽;应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国际合作能力,强化澜湄国家冷链物流、采购分销等网络协同;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的作用,加大澜湄地区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运输安全标准的研究合作。

  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运输安全标准的合作亟待加强

  今年5月,贴有“CCIC溯源”标签的柬埔寨新鲜芒果首次出口到中国。以往,柬埔寨芒果主要出口到越南和泰国,再通过中越边境口岸进入中国,或者加工为芒果干出口中国。许宁宁表示,澜湄地区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互补性强,中老铁路已经通车。深化澜湄地区合作,需要精准对接。新冠疫情给物流带来严重障碍,而在实现当前经济复苏增长和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中特别需要改善互联互通,其中,加强澜湄地区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运输安全标准的合作尤为重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农业室主任席兴军介绍,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发布的现行有效的食品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380余项。

  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TBT研究部主任焦阳表示,今年4月,海关总署发布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构建了新形势下的进口食品口岸治理体系。国家也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

  焦阳进一步表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总体要求,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口岸引入“合格评定”概念,对进口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评定。进口食品的口岸管理是建立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并贯穿于整个口岸监管,依照相关条例通过实施现场查验、标签监管及风险预警控制措施等来保障进口食品安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家风险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金恒表示,澜湄地区外源性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缺乏相互协作、医疗卫生治理体系运行不畅,面临医卫在防疫消杀方面人力资源短缺、医疗卫生技术低、生产能力不足、物资供需矛盾等问题。应完善治理机制,将防疫升级为澜湄合作优先领域,改善澜湄地区医疗卫生防疫冷链消杀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加强公共卫生冷链消杀资源的开发共建,深化治理实践支持澜湄国家冷链消杀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冷链消杀技术装备数据信息迭代及设立专项基金提升卫生冷链消杀资源投入等,确保疫情下跨境冷链物流安全运行。

  以数字化提升冷链物流监管效能

  据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6.1万亿元增加到37.2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了70.8%;生鲜电商的交易规模从889亿元增加到现在的4585亿元。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了3800亿元,冷库容量将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的保有量有28.7万辆。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69万亿元,其中出口1.12万亿元,进口0.5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31%、40%和16.5%。

  洪勇认为,随着经贸的发展,电商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全程冷链温度监控体系不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冷链物流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冷链物流基地服务功能待丰富。

  韩建平认为,冷链技术和运输方式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和运输安全的原因,导致每年数十亿吨的粮食损失,这些损失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冷链运输的关键是基于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的精确温度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保持一定温度运输冷藏的情况下,又可以杀死病毒、防止病毒的传播扩散,保障食品的安全。

  洪勇建议,从政府层面,应深化冷链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公共属性,健全冷链物流数据开放共享规则,明确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方向,完善冷链物流信用体系建设。从市场层面,借鉴跨境电商综试区“两平台、六体系”经验,两平台包括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六体系包括信息共享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诚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一站式通关、供应链金融、合规咨询、数据资源、高质量售后等服务。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余旸预判,若以冷库总容量7000万吨,冷藏车的保有量超过20万辆,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对冷库进行视频监管计算,理论上需要400万以上的摄像头,再对视频进行“断链”、走私、消杀等分析,需750亿元的分析成本,显然这个方式是不可行的,“我们提出在冷库的智慧管理和监管上也用数据驱动和AI的方式”。针对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如源头不可见等,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打通整个供应链各环节数据,从海防到餐桌,做到信息可溯源和可靠,以数据驱动来切实保障人、车、物的安全,从而做到市场监管的智慧化。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