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经济观察 > 详情

专家:建立“牧场+乳品加工企业”合作机制

21-11-30

  本报讯   (记者杨晓晶)日前,山东省奶业协会对全省规模化牧场原料奶生产成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重点企业调研。调研发现,由于疫情和天气影响,相关企业在饲草、饲料、柴油、物流、人工、环保、社会支出等投入有增无减,公斤奶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调查显示,今年山东多地玉米青贮收储受强降雨影响,饲草料成本全面上涨,公斤奶全成本节节攀升,生鲜乳价格不能保障,购销合同履约难,经营业主面临严峻挑战。

  青贮饲料特别是玉米青贮的数量、质量、价格关乎全年的原料奶生产成本。今年收贮期间,山东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严重影响青贮玉米的质量和数量,导致该省青贮玉米缺口极大。

  目前,规模牧场使用的优质牧草主要是苜蓿、燕麦草等。根据当地牧场主反映,进口苜蓿草价格已由去年的2520元/吨涨到现在的3100元/吨,燕麦草由去年2060元/吨涨到现在的2700—2900元/吨,涨价幅度分别在23%、31%。玉米价格涨幅也很大,由去年的2000元/吨左右涨到现在的3000元/吨,涨价幅度为40%左右。

  投入有增无减,使得公斤奶成本不断增加。经对1000—5000头存栏牛的牧场提供资料统计表明:山东省今年第一季度公斤奶成本平均为3.63元,第二季度为3.85元,第三季度已上升到4.25元。另外,调研发现,由于目前该省还没有统一的公斤奶成本核算标准和办法,牧场提供的数据核算口径不一致,有些成本投入的项目设计不全面,事实上,实际公斤奶成本比现有统计数据还要高。因此,要统一公斤奶成本核算标准,进一步提高牧场成本管控意识。

  另外,据了解,当前,蒙牛、伊利、新希望、中地、认养一头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均在山东投资建厂,整体建设规模大、标准高、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高。未来几年,该省奶牛存栏将突破百万头,奶产量达到300万吨/年以上。这将对中小牧场形成更大挤压。由于天然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小,如果不能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盟,那么中小牧场在未来生鲜乳的议价方面将处于劣势。同时,众多大型牧场投建进一步抬升饲草料和人力成本,倒逼中小牧场进行升级,形成极大的资金压力。

  鉴于今年的形势,明年春夏两季青贮短缺、优质牧草价格高企的状况或成定局。那么牧场如何控制公斤奶成本的过快增长?专家建议,首先,牧场要因地制宜,扩大春季青贮玉米和燕麦草的种植面积。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饲料配方。对于一些缺口较大的牧场,特别是大中型牧场,应根据外购饲草资源和本地资源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牛群的营养需要,科学合理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青贮玉米使用比例和使用量。长远来看,立足本地资源,实现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种养结合、草牧一体经营是解决奶牛养殖粗饲料不足的根本途径。

  调研显示,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公斤奶成本仍处在上升趋势,预计明年的平均原料奶全成本将上涨到4.56元/公斤,增加10%左右。对此,专家建议乳品加工企业,应根据饲养成本上升的幅度,合理调整收奶价格。

  另外,当前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不断新建大型牧场的势头强劲,中小牧场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发展竞争力受到制约。如何尽快确定奶农规模化养殖在奶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专家建议,山东应率先探索建立 “牧场+乳品加工企业”合作机制,区域性、地方性乳品加工企业与区域内牧场利用良好的地域关系,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实现共同发展。大型牧场、乳品加工企业自建牧场的奶源稳定,向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供应,建立起新型的奶源分配供应格局。

  同时,专家还建议,山东省应该构建“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价格沟通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供需为基础,采取集中整合与分别对接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生鲜乳议价平台,并进一步规范生鲜乳购销合同文本条款,对业内合同生鲜乳计价形成科学、合理性规范,约束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诚信履约,维护生鲜乳购销市场秩序,营造合理分配利益的行业氛围,构建全产业链收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利益格局,保障奶源供给稳定。

  据了解,山东省奶协计划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牧场)财会人员等行业力量,主持编制《规模化牧场原料奶成本核算标准》,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发布实施,使公斤奶成本核算更加科学、合理。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