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食材超市靠增加预制菜能实现转型?
火锅食材超市在2020年间呈现井喷式发展,并且深受资本青睐。热度过后,火锅食材超市面临转型难题,以锅圈、懒熊为代表的品牌瞄准了风口之上的预制菜。
一直以来,火锅、烧烤在家庭端的低频消费成为火锅食材超市业态发展的最大限制,门店的盈利能力也是行业内外探讨的重点。
那么增加预制菜能解决火锅食材超市的困境吗?
本报记者 姚冰冰/文
火锅食材超市急需转型
2020年,“宅家吃火锅”的新风尚让火锅食材超市大火,并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以锅圈食汇为例,2017年开设第一家门店,2019年8月拿到来自不惑创投的A轮融资,至今已完成6轮融资,在全国范围内开出门店超8000家。
进入2021年以后,又涌现了一批像鼎汇丰、九品锅、我的锅、自然馋、火锅物语等实力不一的火锅食材超市品牌。“一条街上有5家火锅食材超市”,这个描述一点都不夸张。
然而仅仅不到一年,火锅食材超市的热度就开始退去。门店增长率逐渐降低,市场也迎来了“大洗牌”,不少地区的火锅食材超市相继关店,大批创业者离场,一些连锁品牌也开始收缩、转型。
从“大热”到“降温”,火锅食材超市背后的问题其实很明显。
首先,对市场需求盲目乐观。火锅食材超市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疫情时期大家的特殊用餐需求。但火锅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消费者更注重的是现场氛围,这是“宅家吃火锅”所不能替代的。再加上火锅并不是日常刚需,在家吃收拾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很难保证稳定的客流。
其次,多平台参与,竞争过于激烈。大量企业在短时间内涌入赛道,火锅食材店遍地开花,各门店间面临激烈竞争,有的甚至连维持生存的最低客流也难以保障。现在很多大型的商超、各大生鲜团购平台、外卖平台都可以购买火锅食材,再加上不少火锅店推出了“火锅外卖”,可以连锅带菜一起送上门,这些都对火锅食材超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再者,很多中小企业背后没有成熟供应链支撑。火锅食材超市的门槛并不高,作为火锅食材集合店,更多是将供应链整合起来,本质上做的其实是零售生意,对供应链、物流、标准化等体系的要求极高。而很多趁热想赚快钱的中小企业,后端供应链体系薄弱,盲目跟风结局可想而知。
多个火锅食材超市品牌增加预制菜
作为借助“宅家吃饭”红利异军突起的新零售业态,火锅食材超市大热之时,各界加码、赛道拥挤。然而热度过后,火锅食材超市的模式也受到质疑,一些品牌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冷食周刊了解到,从去年开始,虽然几个头部品牌还在拓店,但速度都大大放缓。并且,已经有不少品牌转型甚至闭店。
懒熊火锅创始人高飞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原本单日销售额3000元左右的门店,在去年夏天,最低日销甚至跌到了1000-1500元。”
一方面是门店经营的惨淡,另一方面预制菜这两年彻底沸腾起来,成为继速冻米面、火锅料后的第三大品类,而且与前两者相比,预制菜明显更有“钱”景,像味知香、福成等企业,净利率较传统速冻米面企业高出许多。
高利率背后是更广阔的市场。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到2025年将达8000亿元。因此,食品企业、餐饮企业甚至调味企业、火锅食材超市都将目光放在预制菜上。
据了解,锅圈从最早的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增加了方便速食生鲜、卤味以及预制菜,不断丰富产品SKU。而在懒熊的招商宣传中,定位也成了“中餐预制菜+火锅食材+烧烤食材”,全时段多场景餐食覆盖。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另一知名火锅食材超市品牌也在计划新增预制菜品类。
河南某食材工厂负责人闫先生在郑州开了四家食材超市,他最近也考虑在店内增加预制菜、复配菜、卤味等品类,“大家都在探索和尝试。”
预制菜能否助火锅食材超市脱困?
在预制菜品类高速发展之下,扩充品类,增加高频刚需产品,把消费场景从火锅、烧烤拓宽到更多消费场景,确实能够缓解火锅食材需求不够的问题。但增加预制菜,真的能解决火锅食材超市的困境吗?
“不太好说。我们没有考虑增加预制菜,因为我们做过市场调研,预制菜在终端消费者的体验感极其不佳。”邹立国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创始人邹立国表示,东北火锅食材店生意一直还行,可能东北相对其他地区来说竞争不是太厉害。受疫情影响,现阶段能开业的门店销售额都是平时的三倍左右,因为疫情期间所有餐饮店都关门,在家消费火锅的需求激增;还有一些店在封控区,确实需要暂停营业,没有营业额也没办法。
“食材店增加预制菜扩品类是趋势,能增加盈利点。我们一开始就区别于火锅烧烤食材赛道,我们的定位就是一日三餐,不仅有火锅和烧烤,还有预制菜和面点,为做饭提供参考。”一日三餐食材品牌餐考题创始人李双江分析,现在预制菜热度在一级资本市场和二级资本市场,生产端也才开始热,渠道需要教育培养。
李双江认为,单一火锅食材超市想存活或者盈利很难,转型社区食材超市还有可能,毕竟面点等购买频次还可以。不过,预制菜还需要试吃和教育市场。“衡量一个项目好坏,还是看单店盈利能力。餐考题有四家直营店,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也刚过盈亏平衡点。去年,受洪水和疫情双重影响,河南有好几个定位一日三餐的食材超市品牌已经转型或者闭店了。我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
冷食周刊还联系到此前经营一日三餐食材超市,现已转型的几个品牌负责人,得到这样的回复:“我们做预制菜已经失败了”、“超市都很难,奉劝食材超市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