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健康养生 > 详情

肿瘤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22-04-20

  一提起肿瘤,不少人都会谈“瘤”色变。恶性肿瘤是一种与营养、饮食及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合理的膳食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对肿瘤患者给予合理规范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保证均衡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合理膳食的重要基础,应该也必须长期坚持。对肿瘤患者而言,应保证在食物多样化基础上的均衡膳食。

  如果条件允许,每日食物种类超过12种,每周超过25种;主食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不可或缺,全谷物、杂豆类、薯类应占据主食总量的30%以上,避免谷物过度精加工;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包括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等在内的深色蔬菜占比应超过50%,特别是红黄色或十字花科蔬菜尤应保障充分摄入;每日摄入水果200—350克,蔬菜和水果种类应超过每日5种;摄入充足的鱼、禽、蛋、乳、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每日150—200克,适当限制红肉及加工肉类摄入;保证充足饮水,每天1500—2000毫升,规律有效饮水,建议选用白开水、矿泉水、温开水或淡茶水,避免各类饮料、浓茶和浓咖啡,避免饮酒;禁用野生动物、活禽,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品。

注重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一是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改善其营养状态;二是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耐受力,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应以医用膳食为首选,尽量满足每日主食、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对出现厌食、纳差、早饱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应调整餐次、食物质地及类型。可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日6—8餐,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膳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时,或经生化检查或临床表现证实存在某类/某些营养素缺乏或不足时,可经临床营养师评估及建议后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包括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等。

  营养支持治疗方式选择应遵循阶梯治疗原则。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补充FSMP或口服膳食补充(ONS)。如营养未改善或未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超过1周,可依次选择肠内或/和肠外营养。

走出膳食误区

  误区1:肿瘤不能吃“发物”

  所谓“发物”,是民间的传统说法,认为某些食物(海产品、鸡鸭鹅肉、牛羊肉等)可“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不能进食。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发物”概念,上述食物恰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如果盲目限制,将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膳食不平衡,营养不充分,造成肌肉萎缩,血浆蛋白降低,免疫力会更下降,导致营养不良和感染发生风险增高。

  误区2:牛奶致癌

  所谓“牛奶致癌”,源于国外报道的动物试验结果,即用含大量酪蛋白的饲料喂养老鼠,可增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故由此推导“牛奶致癌”。但这里面存在几个大的问题:首先,老鼠试验结果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该研究以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这在人类自然膳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还有,牛奶蛋白质含量为3%,其中70%为酪蛋白。每天饮用牛奶250毫升,摄入的蛋白质约8克,其中酪蛋白仅6克,只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8%—10%。这与“以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动物试验情况截然不同。

  误区3:把肿瘤细胞饿死

  网上流传这样的说法:肿瘤患者吃得太多,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少吃或不吃可以饿死癌细胞。实际上,国内外各类研究都没有看到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如果不进行营养补充,肿瘤细胞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分解人体肌肉组织,最后“饿死”的是患者而不是肿瘤。

  (来源:中国好营养)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