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健康养生 > 详情

抑郁症与脑肠轴存在密切关联

22-02-23

  本报讯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满丽教授团队在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度抑郁症肠道菌群多组学研究的初步探索”。这项研究初步探索了肠道菌群对抑郁症(MDD)患者的代谢、神经免疫和大脑结构的多层次影响,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探讨了脑肠轴在MDD中发挥的作用,呼吁未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多组学分析,推动MDD诊断或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深入探索MDD机制。

  目前,MDD的机制仍未阐明,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学、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均在MDD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在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DD与微生物-肠-脑轴(MGB)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MGB轴是大脑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复杂的双向网络,然而,其在MDD中的作用并不明确,肠道菌群对MDD患者代谢、免疫和大脑结构的多层次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基于使用各种分析平台分析不同体液和组织的多组学方法有可能更深入地了解MGB轴在MDD中发挥的作用。

  研究招募了24例未用药的抑郁症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收集了粪便宏基因组学、血液代谢组学、炎症因子和MRI扫描数据。然后对所有组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存在多组学差异,如放线菌丰度升高(p<0.05),血浆IL-1β浓度升高(p<0.001),脂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额下回的灰质体积(GMV)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相关分析,布氏瘤胃球菌、韩中大乳球菌和解没食子酸盐链球菌与代谢组学、免疫学、大脑灰质体积和临床症状有广泛的相关性。这3种菌都与IL-1β和磷乙醇胺等脂质密切相关。此外,韩中大乳球菌与左侧额下回的GMV呈负相关。研究提示,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紊乱、免疫激活和大脑GMV的改变有关,证明肠道菌群在MDD的发生发展中通过MGB轴发挥多层次作用。

  多组学融合研究是未来异质性病因疾病研究的趋势,尤其在精神疾病领域,可推动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期待未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多组学数据整合研究,深入探索MDD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加快新型精神科药物的研发,以实现精神疾病的精准治疗。

  (来源: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