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品牌专栏 > 详情

汇聚八方力量 筑牢食安城墙

22-01-20

本报记者 韩松妍

  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努力推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多方合力共同前进。1月13—14日,第五届食安中国发展高峰论坛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院士论坛、第四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研讨会、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国内食品安全科学界院士、专家学者以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授奖单位、特邀食品企业代表、食品科学专业大学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治标”又“治本”

新时代食品要更安全更营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向大会发来的视频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大量数据能够支撑的。我们已经从‘救火’转变为提升食品安全的水平。”新时期的食品安全不仅是守住底线,更是保安全、促发展。国民健康素养提高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而消费结构升级、科学技术创新都为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9年,国务院食安办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谈到,“总的看,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食品安全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存在不小差距,‘治标’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巩固,‘治本’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显短板。”

  如何“治标”又“治本”?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志强认为,新时期的主要工作还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食品质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握食品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问题导向、预防为主、依法监管、改革创新、共治共享。张志强特别指出,要以科学为基础,以法治为手段,以教育为根本,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针对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设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法规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风险高的大型食品企业要率先建立并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要确保产品功能声称真实。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评价;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要达到90%以上。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在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方面,张志强指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不能以产品检验替代生产过程的管控。二是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该规范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的强制性要求。三是鼓励并逐步要求企业实施HACCP,参照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四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

  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畜禽屠宰、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态度满意度达91.2%,而知识满意度仅为63.2%。“态度好是一方面,还是要转化为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是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的根本措施。”张志强说,务必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消费者自身。

  张志强还谈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为营养不合理造成的健康问题突出。特别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也对生命营养提出新的要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都提出了以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对此,张志强指出,新时期的食品产业要重点发展营养型农业、营养型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着力发展新型营养健康食品,针对特定人群力求精准营养;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挖掘利用传统养生经验与理论,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发挥政府和科研机构的作用,科学引导营养健康消费。

打造专业盛会

共治食安中国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也在稳步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面临挑战。一方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食品安全首要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及添加剂滥用时有发生,特别是掺假造假和消费欺诈问题也比较突出,严重影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出现,给监管带来极大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社会共治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以来,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标准、营养科普工作等方面为政府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项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逐步健全,二是初步构建了以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监测和分子溯源为核心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三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四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严谨性有较大提升,五是营养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六是主动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科普知识宣传,特别是针对食源性疾病预防和冷链食品受新冠病毒污染的情况对公众解疑释惑,产生良好的效果。

  李宁说:“食品安全是国家战略,社会共治人人有责。希望相关利益方携起手来,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和食品安全的期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会与各方加强合作,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食品报社副社长、总编辑刘彤谈到,媒体舆论监督作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力武器必不可少。但是,食品安全报道已不是普通的社会新闻,如果媒体只以抓住读者眼球为目的,盲目追求食品安全事件的轰动效应,对其进行非理性的炒作,甚至将个别企业或个别产品上发生的个案炒作成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其后果往往是对食品行业造成伤害,也极易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应采取科学理智的态度,才能有效提升媒体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刘彤建议,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应严格把关,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应明辨事件成因,不盲目、不盲从;应正确引导舆论,消除大众恐慌心理;主流媒体和科学家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科学把握新时代食品安全新特征;媒体要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舆情分析,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风险预判。新闻媒体作为维护食品安全大军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应肩负起舆论监督和社会导向的使命,以理性、建设性的姿态来对待食品安全事件,将事实真相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防线。“《中国食品报》是长期根植于食品行业的国家级主流行业媒体,现有日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一报一网两微多平台’的融媒体宣传平台,一直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发展食品产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食品企业的先进经验,发挥主流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舆论监督作用,传播食品行业各种信息,成为指导和促进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彤说。

  中国食药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子丹表示,一直以来,促进会凭借“桥梁纽带、开放聚合、创新服务、促进发展”16字办会方针,努力提升自身建设和业务水平,为促进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去年3月,促进会牵头组织申请了“食品安全管理师”国家新职业,获得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人社部的审定认可,并正式纳入国家新职业名录。促进会为了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进展,在积极配合人社部制订新职业国家标准的同时,组织会员单位共同起草了“食品安全管理师行业标准”,并于去年11月正式发布。

  据悉,食安中国发展高峰论坛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4届,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院士论坛为首次举办。本届食安中国发展高峰论坛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院士论坛由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食品报社、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北京食品学会联合主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食安中国发展高峰论坛及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院士论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逐渐提升,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盛会。有助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配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为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和技术交流的桥梁。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