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村就有一份固定收入”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彭柏青 万希龙
“我们两口人都不能出去打工,也干不了重体力活,合作社的工作像我们这种弱劳动能力的人也能干,不出村就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我家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黑龙江省海伦市伦河镇护伦村村民赵淑艳,丈夫患有脑梗,是村里的低保户,在村委会的鼓励下,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海伦市春兰食用菌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务工,每年干3个多月,年平均收入能有1万元左右。
春兰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5月,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年产100万袋食用菌包,55吨黑木耳,是海伦市带动帮扶户稳定增收的样板合作社。2017年以来,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帮扶工作,通过“四靠四增”辐射带动帮扶户150人,实现年户均增收1880元左右。
围绕“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帮扶致富思路,合作社负责人赵春兰立足“精准帮扶”工作,凭借“党建+合作社+帮扶户”的模式,在带领群众帮扶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在赵春兰和政府的鼓励支持下,33户帮扶户响应号召,带资入股加入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同时,赵春兰也多多汲取大家的意见,为木耳经营销售开拓更加宽广的渠道。每户平均收益1500元以上,并有帮扶户11人在合作社长期务工,每人收益可达到5000元以上。
根据脱贫村帮扶人口的具体情况,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带动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帮扶户在合作社发展生产中持续获得收益,进一步助力海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紧紧依托国家各项政策,立足企业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海伦市各部门政策支持。在海伦市政府办公室沟通协调下,海伦市农业农村局为合作社提供了规格大棚30栋,其中7栋规格大棚以低于市场价格租赁给脱贫户,前期不收取任何费用,待秋后产生效益一起结算。合作社提供专业人员对帮扶户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统一采摘、统一监测,为租赁大棚的脱贫户解决种植和采摘以及销售等难题,同时促进合作社成员提高木耳产量及质量。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发展生产带动农户80户,其中帮扶户20户,年收益5000元以上。
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赵春兰积极发挥在农户心中“领头羊”的效应,组织动员无劳动能力、半弱劳动能力的帮扶户主动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纷纷出租自家田地,获取流转土地租金,增加收入。与此同时,赵春兰每年都鼓励帮扶户家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去合作社基地采摘木耳,每天采摘8个小时以上,每小时工费8—10元,让帮扶户不出村就有一份固定收入,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近年来,累计带动帮扶户务工40多人次,每人每年平均收益3000元左右。
通过4年多的发展,春兰食用菌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基地建设现已形成规模,工作人员达到30多名,新建菌包车间、养菌室、库房、储存室、料厂、空压房等,购置生产及运输设备50台(套),每年可实现产值330万元,利润可达100万元。合作社将持续辐射带动帮扶户巩固脱贫成果,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增加生产量,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提升带动能力,让更多的帮扶户到合作社就业,带动更多的帮扶户致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