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达63.4亿美元
本报讯 (记者 朱美乔)近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在北京线上发布《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旨在加强政策引导,以农产品跨境电商为突破口,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贸易转型升级,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凸显了新业态的巨大活力。《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为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进口额为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出口额为1.6亿美元,同比减少48.4%,贸易逆差拉大。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产品贸易领域渗透,农村电商与跨境电商进一步创新融合,带动农产品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稳定农产品贸易基本盘的有效举措,成为驱动农业农村电商创新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农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动能,成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超常规武器。
近年来,我国农业贸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贸易地位进一步巩固。《报告》指出,2020年,农产品贸易额达2468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2.3%。其中进口额1708亿美元、出口额760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5.4%和2.3%。目前,我国已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是大豆、棉花、油菜籽、猪羊肉、奶粉等大宗农产品全球最大买家,也是大蒜、生姜、罗非鱼、苹果、茶叶等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农业对外合作实现稳中有进。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定10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10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境内两类平台,带动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发展。我国通过19个自贸协定与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优惠贸易安排,2020年与已生效自贸伙伴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合计884.1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5.8%。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首批115家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将13个基地纳入国贸基地管理体系,打造稳农业外贸基本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平台载体。
在“新基建”的机遇之下,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普及正在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创新迭代,催生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直播新业态异军突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跨境直播成为海外获客新入口。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激活了直播电商发展,企业纷纷开通跨境直播业务,通过跨境直播为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带货。二是直播电商助力海外农产品加速入华。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不少海外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加速渗透,农村电商正在与各种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融合,跨境电商则与农村电商具有协同发展的天然契合点。一方面,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网络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我国农村电商已进入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农产品销售渠道日益增多,产品开发能力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形成了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打通了内外贸交易、流通等环节,使海关通关、支付结算、跨境物流等便捷、低成本的数字化工具和解决方案,帮助中小农企降低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不断向脱贫地区渗透。一些脱贫地区的电商企业通过组建跨境电商团队、升级数字营销工具等方式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出村半径延伸至海外市场,跨境电商成为各地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的新路径、促进电商助农长效机制建设的新抓手。
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拉动了特色农产品出口增长,激活了一些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拓展了贸易增长的新空间。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加速整合产业集群资源,打造数字化助农体系,赋能农产品国际化和农业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让我国外贸企业拥有了掌握国际市场渠道的能力。借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渠道优势,产业集群上的农产品中小企业整合碎片化需求,并利用好跨境电商可以快速触达海外消费者的优势,通过电商消费数据指导农产品研发和生产,实现了多元化需求反哺柔性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品牌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直播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电商脱贫兴农长效机制,激活了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动能。未来,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等战略深入实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农村电商与跨境电商协同创新效应将逐步显现,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