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品牌专栏 > 详情

“茶馆说理”:百年茶馆里的基层民主实践

21-12-13

新华社记者

  熏黑的老虎灶上,水壶里沸水滚腾,氤氲的茶香驱散着冬日的寒意。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上,每日天刚亮,大大小小的茶馆里便已人声鼎沸。

  “来,我把老南阁复建的事给大伙说说。”12月1日,濉溪县人大代表、临涣镇人大主席何维军把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的告示贴上墙,扭头朝茶馆里喊了一嗓子。

  听到招呼,71岁的老茶客张云孝和三三两两茶客起身跟着何维军,进入挂着“人大代表谈心室”标牌的里间。

  这间20多平方米的茶室,是濉溪县临涣镇人大主席团设立的“人大代表谈心室”,也是何维军履职的一方阵地。每月的固定时间,他都会和镇里的人大代表在这里接待选民群众,面对面倾听民意,这次他主要来反馈群众之前反映的临涣古城门老南阁复建的办理情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探索茶馆接待日的做法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何维军认为,随着人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老百姓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已深入到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茶馆聚集“人气”,氛围也轻松,能更有效地收集社情民意,是一种接地气的民主形式。

  对此,张云孝深有体会,他说,老南阁是茶馆里的老谈资,大伙都盼着复建。看到茶馆里设立人大代表谈心室,他便和一些老茶客去说了说这个事,没想到真办成了。“这个谈心室,管用!”张云孝拿着设计图纸左右端详,喜出望外。

  茶室的桌上,几本选民接待记录簿清楚地记录着选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承办情况、反馈意见等,也见证着茶馆里人民民主实践的效果。5年来,这里共办结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古城保护等选民建议300多件。

  临涣镇位于淮河流域,古时因临近淮河支流涣水而得名,明清时这里的茶文化进入鼎盛。600多年来,临涣人饮茶的习俗代代沿袭,而茶馆历来是当地百姓说事议事、化解矛盾的“民间议事地”。

  “老少爷们,咱临涣的老规矩是啥?”“有事到茶馆说呗!”12月2日下午2时,街北的沈家大院茶馆里,临涣镇茶馆调解中心主任、濉溪县政协委员王士宏正在给众人普及法律知识。“茶馆说理”是临涣人的习俗,谁家遇上棘手事,总爱到茶馆里说道说道。众人评说间,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有着30多年人民调解工作经历的王士宏牵头成立“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总结出“一杯茶调解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一部分,通过茶馆说事人民调解,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了基层群众的民主习惯,也充分彰显中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王士宏说。

  “以茶为媒、化解民忧”。临涣镇利用茶馆这一有效载体,大胆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实践。镇上设立了政协“茶馆协商议事点”、法院“和谐茶室”等,20多家茶馆都设有调解室,义务调解员发展到50多人,“闻风到”“姊妹花”等民间调解团队陆续组建,一批乡贤能人活跃在田间街头,在“喝茶说事”中调解基层矛盾,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关心每一项“民生小事”、解决好每一次具体纠纷上。自2012年以来,临涣镇各类茶馆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更加充分、有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85后”的临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杨看来,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而是要丰富群众参与渠道,让人民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这才是民主最有效的表达。

  上个月,董杨走进“人大代表谈心室”,当场办结了烈士墓迁移、村级道路整修、路灯维修3条建议。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他决定让政府人员常态化走进茶馆倾听民意。“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工作中来。”董杨说。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