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品牌专栏 > 详情

政策发力稳增长 为“十四五”开好局

21-12-02

  近期,各方面发力稳增长的信号不断释放,从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稳工业等多方面入手,部署出台诸多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方强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专家预计,明年经济能够实现平稳开局,政策有望进一步向稳增长倾斜。

中央政策向稳增长倾斜

  近期中央相关表态已传递出政策向稳增长倾斜的信号。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要强化“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落实好岁末年初筹划的跨周期调节举措。

  多部门正在酝酿一系列相关政策。商务部透露,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周期调节工作,适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确保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部表示,正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做好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工作。央行此前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

  据悉,工信部要求,要密切跟踪中小企业运行态势,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工信部还将进一步促进工业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国家重大工程落实,抓紧发布实施“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系列规划,支持地方启动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将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相关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表明,近期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已引起各方重视,政策制定出台更多地考虑了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需求。

  中金公司认为,从9月底至今政策已经在逐步朝“稳增长、保民生”的方向转变,当前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发力重要的观察窗口期。

  业内人士指出,相关政策环境需要持续优化完善,如增加工业有效投资比重,发挥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注重锤炼内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与工程化投资,一方面聚焦“双碳”目标,加快发展绿色工业与减碳改造。

各地多箭齐发冲刺全年目标

  从地方公开信息来看,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相继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第四季度工作,稳增长成为一大关键词。多地强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11月25日召开的吉林省政府2021年第29次常务会议提到,落实好稳增长冲刺攻坚四季度各项举措,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湖北召开奋力冲刺四季度努力实现“全年精彩”推进会,强调着力在稳增长上下功夫见成效。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表示:“四季度以来,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稳增长压力上升,各地需要积极应对。”

  稳投资仍是地方稳增长重要抓手。陕西近日出台《全省抓项目稳投资促增长若干措施》,确保完成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目标任务。

  多个省份也在四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比如湖北集中开工805个项目总投资逾4520亿元,河南集中开工359个重大水利项目总投资2440亿元。

  “进入四季度后,多省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也明确将加快重点项目审批落地,加速推进‘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此外,明年地方专项债或将前置发行,这些都将有利于基建投资回升。”王静文表示。

  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各地也瞄准促消费稳增长发力。11月28日,2021年多彩贵州暖心消费季启动,贵州积极组织开展黔酒黔菜促销、冬季旅游促销等。陕西也要求,深入开展秦乐购陕西消费促进年四季度消费促进系列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切实将消费促进活动成效转化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稳定增长。

  不少地方加快稳外贸政策部署。日前印发的《云南省促进外贸稳增长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外贸“发展综合贡献百强”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百强”企业奖励政策,促进重点企业贸易稳步增长。

  工业稳增长也是政策加码方向。江苏表示,要对照年度工作目标,抓好各项工业经济稳增长措施落实落细,全力以赴应对下行压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吉林强调,在要素保障、精准帮扶、市场拓展等方面采取更强有力措施,支持企业降本减负、加快转型升级,全力决战四季度,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稳增长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经济增长有望逐渐回归常态

  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及通胀预期影响,近期部分食品消费品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明年会否继续上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对大宗商品而言,供给冲击是2021年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等风险不断冲击着大宗商品供应,港口拥堵和集装箱短缺降低了全球供应链效率,碳中和作为新约束的供给影响初现。基准来看,2022年可能是再均衡、短缺收窄的一年。一方面是因为下游需求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损伤,可能难以维持疫后恢复期的高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供应风险消退,上游产量恢复或将继续。

  多位专家认为,明年我国经济能够实现平稳开局,经济增长有望逐渐回归常态。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看来,我国经济正面临疫情冲击后难以避免的“尾部效应”,但没有动摇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逻辑。

  “2022年经济运行仍将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连平说,特别是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聚集型消费难以明显恢复,消费增长也具有不确定性。

  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如何?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在疫情散发、洪涝灾害、限产限电等因素叠加冲击下,2021年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同比增长4.9%,与二季度相比下滑了0.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三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只有3.2%,而2017—2019年的环比均值为4.5%,可见上述多重因素叠加对中国经济冲击之甚。预计随着前期叠加冲击因素的“纠偏”以及宏观政策上稳增长的加码,从两年平均来看,2021年四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有望从三季度的4.9%,略微回升到5%(全年实际GDP增速为5.1%)。形象地说,将从今年三季度的“小低谷”走向四季度的“小回温”。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2021年,全球都继续采取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大幅度宽松政策、普遍快速加杠杆,而在全球贸易需求推动中国出口的背景下,中国抓住窗口,积极去杠杆。今年,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大幅降低10个百分点,与疫情前的杠杆水平相比,中国的宏观债务率升幅处于全球最温和之列。相比之下,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宏观杠杆率同期均上升了25—30个百分点,远高于中国,这为中国政策下一步回归常态、重新聚焦高质量增长奠定了基础。

  邢自强认为,鉴于当前经济增长已显著回落,低于潜在增长水平,今年以来的快速去杠杆阶段将接近尾声,政策已近拐点。2022年财政和信贷政策将更为宽松积极,有望推出一揽子措施如减税降费、促消费以及绿色基建投资等。而监管改革在过去一年的大踏步迈进后,有望进入更渐进更为协调的阶段,更透明的机制将会落地。在以上政策及时调整之下,2022年经济增长将温和复苏,预计2022年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5%,回归到潜在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冲击下,国际上普遍存在恐慌情绪。但中金公司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员李昭称,“如果奥密克戎导致疫情恶化,全球经济复苏或受到影响,而中国资产仍可能保持韧性。因为中国具备全球范围最为有效的防疫措施,疫情防控的相对优势可能转化为宏观经济与资产表现的相对优势。”

  (韩松妍 综合整理)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