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健康养生 > 详情

IBS与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疗法

21-11-12

本报记者 吴雪琴 通讯员 连雪娥 庄碰霞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功能性疾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粪便性状改变。福建省惠安县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胡晓帆介绍,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差异较大,为1.4%—11.5%,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高发年龄以中青年为主。饮食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食物过敏(免疫性)和食物不耐受(非免疫性)两类,大部分研究倾向于食物不耐受是IBS的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约84%的IBS症状与饮食有关,且诱发症状的食物数量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胡晓帆介绍,富含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低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食物难于被小肠吸收,升高肠腔渗透压,易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的发酵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饮食包括谷类(面粉、小麦、玉米等)、奶类(牛奶、羊奶、冰激凌、酸奶等)、豆类(荷兰豆、扁豆、黄豆、豆奶等)、蔬菜(芦笋、西兰花、卷心菜、大蒜、韭葱、秋葵、洋葱、蘑菇等)、水果(苹果、芒果、梨、西瓜、柿子、杏、樱桃、龙眼、荔枝、桃子等)、坚果(开心果、果干等)以及其他(果糖、蜂蜜、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三合一咖啡)。

  胡晓帆表示,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自2014年起作为IBS一线治疗以来,大量研究表明能较好缓解除便秘以外IBS患者的腹部症状。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及英国饮食协会肠易激综合征指南均对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疗法做了不同程度的推荐。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包含谷类(无谷蛋白的面包或谷类制品、稻米、燕麦、竹芋粉、小米、高粱、木薯粉)、奶类(无乳糖牛奶、燕麦奶、米浆、硬质干酪、软质乳酪、布里奶酪、卡芒贝尔奶酪、无乳糖的各类酸奶、橄榄油)、水果(香蕉、蓝莓、哈密瓜、香瓜、蔓越莓、榴莲、葡萄、柚子、蜜瓜、猕猴桃、柠檬、青柠、柑橘类、橙子、百香果、木瓜、桑葚、草莓)等。

  如何实施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胡晓帆说,准备阶段需要和医师及营养师充分沟通,详细记录症状(临床表现、大便性状和次数)和日常饮食(膳食模式、可能触发症状的食物),分析食物种类、量、频次和症状的相关性。结合当地饮食习惯,确保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可开始执行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

  执行阶段分两步,第一步严格排除高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食物2—8周,以确认患者是否可通过此改善症状。一般而言,2天内即可出现改善,1—2周可达到理想效果并保持稳定。但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食物可能带来膳食纤维及钙的缺乏,需要同时补充。第二步再引入特定种类的发酵性碳水化合物成分,观察患者症状。若影响不大并可接受,则再引入其他种类,若有明显不适,则今后食物中应剔除。逐步实现症状改善与食物限制之间的平衡。

  胡晓帆表示,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是治疗IBS的备选方案之一,其机制为多层面的,包括减少肠液积聚、减少肠腔气体、降低内脏敏感、调节激素分泌、调控肠黏膜免疫和调节肠道菌群等。但其存在营养不良、影响肠道菌群等风险,需要在临床医生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IBS的治疗应同时考虑药物治疗,特别是合并心身疾病患者需要心理或精神专科医生的帮助。

  “目前关于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研究数据多来源于西方国家,东西方饮食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学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符合国人特点的方案和食谱,造福广大患者。”胡晓帆说。

  胡晓帆,副主任医师,福建省惠安县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泉州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内访问学者。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