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高发病防治系列新兽药创制与应用” 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报讯 日前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李秀波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奶牛高发病防治系列新兽药创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期以来,我国奶牛疾病如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存在病原不清、药物制备工艺落后、高效药物品种和精准施药技术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李秀波团队围绕奶牛高发病防治系列新兽药创制与应用,开展了科技攻关。团队成员通过开展奶牛重要细菌病病原菌本底调查,采集样品10万余份,分离鉴定病原菌35种;建立了国际最大的奶牛重要细菌性病原库及病原信息数据库。目前,保存病原菌已达7万余株,全面摸清了引起我国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流行现状,为奶牛细菌性疾病防治和药物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自1997年以来,该团队创制了31种安全高效新兽药,获国家新兽药证书25项,其中二类药证书12项,制定兽药国家标准25项,发表论文128篇,授权专利16项,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全面突破,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打破国外进口药物垄断,为我国奶牛安全生产与奶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创建了国际最大的奶牛病原菌库,摸清了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高发病病原种属及分布规律,发现了一些药物作用新靶标,为新药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创新了国际领先的药物制备“共性和差异化”关键技术,多项产品通过欧洲药品质量理事会认证,国际竞争力优势显著。创制了安全高效系列新兽药31种,并实现了新兽药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双100%”。创制的新兽药品种齐全,填补了多项空白,实现了“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乳牛”奶牛养殖产业链全覆盖。
近年来,李秀波团队研发的奶牛高发病防治系列新兽药已在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大规模推广应用,产品远销德国、日本、巴西等国家。近3年累计覆盖牛群达1260万头次,为行业培训相关技术人员52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32.6亿元,为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