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产业发展 青春践行担当 合工大硕博团携手攻克技术难关
在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合肥工业大学“蓝火计划”硕博生科技服务团于2025年7月28日至8月3日,深入安徽省宁国市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就业实习实践。本次活动以“校政企三方协同创新·青春赋能发展”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交流,研究生们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基层实践,彰显了青春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价值,强化了研究生的社会化能力与综合就业素养,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担当。
首日,团队分组深入企业一线,与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开启了从“象牙塔”到“生产线”的蜕变之旅。来自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三位研究生,在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实践团成员在胡燕、王志和吴帅等多名员工的带领下参观了企业文化墙以及党建中心。吴帅向实践团队成员展示了企业文化:让生态健康的农特食品走进中国亿万家庭。吴帅和王志均对该企业的党支部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据悉,该企业党支部自2017年起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党支部”,系全市先进党组织,在党的引领下,企业发展态势蒸蒸日上。
幸珂全(硕士)在参观裹衣车间
在车间一线,吴帅和王志表示:“食品的研发必须要迎合市场的需求以及现有的设备。”他们提出的“设备-需求耦合”理论,要求产品研发必须匹配生产线实际参数和消费者的需求,避免实验室成果与产业脱节问题。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学习了设备操作方法,更通过动手实践,制定了将学术研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例如,幸珂全(硕士)在参观裹衣车间时,亲身体验了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汪堃(博士)与罗然(硕士)共同专注于食品保质期测定技术,这不仅是实验室知识的延伸,更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战演练。这些经历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科技创新源于基层土壤。从搅拌机操作到党政文化学习,每一步都深化了“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精神,将道德修养与务实创新内化为职业素养。
汪堃(博士)与罗然(硕士)在学习食品保质期的测定
幸珂全(硕士)与王志(研发人员)在制作坚果能量棒
基于连日来对机械设备的实地考察,实践团在7月31日的技术研讨会上针对企业攻关项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优化生产流程或研发创新方案,赢得了产品研发总监与生产总监的高度赞誉,这种将“论文写到大地上”的科研导向思维,正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完美诠释。这不仅展现了工大学子的创新能力,更凸显了研究生科技服务的核心价值:通过校政企协同,他们将学术智慧转化为产业动能,助力企业突破瓶颈。
实践团在会议室里开展技术研讨会
实践团与詹氏食品企业员工合影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这次宁国之行打破了我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企业将党建融入生产、将责任注入文化,让我们看到科技报国的现实路径。”未来,实践团成员会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产业一线,以青春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研究生科技服务由此成为连接学术与产业、个人与国家的桥梁,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合肥工业大学,幸珂全、汪堃、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