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品牌专栏 > 详情

“宝山蟹”打响品牌知名度

22-11-09

      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地处长江出海口,是小有名气的“蟹乡”。垂钓、买蟹、现场加工,一条从源头到餐桌的舌尖产业链在蟹塘畔搭起。毗邻的垂钓基地、采摘果园、水源涵养林输送着稳定客流。在上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宝山蟹”正搭乘联动发展的快车,做厚亩产、做优体验,既养出真金白银、也吃出心旷神怡。

科技加持

螃蟹和小青龙实现套养

  清晨5点,天蒙蒙亮,海星村村民毛明全利索地走向蟹塘。喂料、清洁蟹塘、整理水草、增氧,难度虽不大,但养蟹功夫尽在细节处。“水草不能露出水面,要在水下30厘米处为最佳。”已有五六年养蟹经验的毛明全深知,螃蟹养得好不好,全要看水草,它们不仅为螃蟹遮阴挡光,更是其重要的蜕壳地。螃蟹每蜕壳一轮,就能长大一分,这样才能长得膏肥体壮。

  但光凭经验还不够,蟹塘负责人季锡刚与“外援”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团队携手合作。水草轮植、生态净水屏障、塘边高效微生物培养……一套精准智能的组合拳打下来,蟹塘实现自净化生态高效养殖,螃蟹也能“住得好”。

  对于“一餐饭”,螃蟹们也颇有讲究。饲料以水草、玉米、小麦、海鱼等按比例混合而成。“饭量”要根据气温来定,如果放多了,饲料沉积在水底,会影响水质。

  如今,得益于科技助力,“宝山蟹”品质不断提升,年销售额能达上千万元。

  不过,养殖业一方面难免受气候影响,另一方面只养螃蟹,单位产值也会遭遇“天花板”。为增加收入,在上海海洋大学研究团队的建议下,季锡刚所在的沪宝基地今年首次“试水”河蟹池塘套养小青龙(红螯四脊滑螯虾的俗称)。在不增加饲料的前提下,在蟹塘放入小青龙。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道计算题——放多了,螃蟹、小青龙会恶性竞争;放少了,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在精准测算下,今年蟹塘不仅螃蟹产量不错,小青龙也已顺利上市,平均单只净重1—3两。老食客反馈虾肉紧实滑嫩,初战告捷,季锡刚计划明年继续加大套养力度。

做优体验

21公里乡间公路打通“最后100米”

  千亩蟹塘,做厚亩产,光靠养殖这一单一产业还不够。河塘总有容量封顶的时候,季锡刚动了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念头。

  他先是腾挪出一片垂钓乐园,这是与养蟹联系紧密的副业。但无奈,未经改造的泥泞乡间小路令钓友们头疼,由于需要携带钓竿等设备,往往难以“一车直达”,令回头客也少了许多。

  转变的契机,源自2年前宝山区在全市提出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由东至西,罗泾镇内沿江连片分布的五村被赋予差异化定位——乡遇塘湾、蟹逅海星、寻米花红、蔬香新陆、芋见洋桥。彼此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串联起可深度游玩的田园综合体。

  五村联动,率先从物理界限的破除开始。一条长21公里的乡村公路顺势筑起,平整的沥青路面,宽度恰好能容下双向会车,既保证了顺畅通行,也保留了乡村的肌理。季锡刚很认可这一方案——适宜的路宽,不仅便捷游人,也不打搅螃蟹生长。联动发展后,垂钓乐园尽享毗邻水源涵养林的客流溢出效应。爱好者们开车直抵垂钓平台,解决了“最后100米”问题。客流翻了两番,还提升了“宝山蟹”品牌的美誉度。

  事实上,这些高人气也尚在乡村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精心设计的联动路线,遍布可游可玩的景点,从星空营地、采摘果园到水母驿站,各有拥趸。分布均匀的公共基础设施,也避免了游人扎堆。宝山,也以“螃蟹经济”为撬动支点,增强彼此链接,做强体验度,用更宜居的乡村风貌黏住都市客流。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