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大沙镇:“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梁添发 萧 萧
潭江上游,蜿蜒曲折,随物赋形,化为孔雀。这里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近年来,广东省开平市大沙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茶产业、做实环境卫生整治,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红色引领绿色新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强化党建引领 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
大沙镇是革命老区、水库移民区、重点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发展区,目前有14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党委1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40个,党员1013人,划分为26个网格,建有24个网格党支部、2个网格党小组。近年来,大沙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工作重心下沉到村民小组,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大沙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小镇、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白沙村、黎雄村、岗坪村、蕉园村、五村村等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白沙村、黎雄村、岗坪村被评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
大沙镇推动党的组织向村民小组一级覆盖,在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设立党组织,强化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如在大塘面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村民市集股份制合作社,带动村民争取多方支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21年,大塘面村吸引客流量约30万人次,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到30万元,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零售等业态增收超10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形成共建共享良好格局。大沙镇建立完善村民小组长培育机制,全镇14个村根据实际制定村民小组长绩效考核、选用办法,由村党(总)支部对各村小组长进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采取“中心+网格化”模式,各村民小组长、党员义工、志愿者等参与其中,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格。比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由网格党组织引领、村民小组长统筹落实、网格内党员、村民志愿者参与摸排、政策解释、设卡值勤等防控工作,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大沙镇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实施“双培双带”党建工程,推行党员、群众“1+N”结对帮带模式,由村民小组长带头,企业家党员、种茶能手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指导,规模化种植茶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岗坪村委会是江门市海拔最高的村委会,是开平市最偏远的山区,村民梁水庭告诉记者,10年前还未大规模发展茶产业时,村民买一斤猪肉都要赊账。“2007年我打工一天赚10块钱,现在岗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一天赚120元,摘茶季甚至达到两三百元一天,我粗略统计过,茶企业一年流入岗坪的工资不低于120万元。以前村里人是成群结队走出去,如今大家却是欢天喜地跑回来。”一位茶农向记者介绍,目前他在岗坪村种植了25亩茶树,除去人工和有机肥料等成本,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收入。如今的岗坪村,共有61户110多人从事茶产业,茶叶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村民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7000元,有效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把组织振兴作为大沙镇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开平市大沙镇党委书记邝卫民表示。
提升人居环境 为乡村振兴提供资源支持
大沙镇是距离开平市中心最边远的乡镇,也是该市唯一一个保持原生态的乡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该镇提出,把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勇当“两山”理论示范镇,重点整治农业、生活污染源,为乡村振兴打下绿色印记。大沙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2018年以来,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清运,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打造自然和现代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风景,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大沙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以镇主要领导为总河长、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河长的镇村河长组织体系,落实常态化巡河机制,持续开展河道“五清”行动,大沙河水库等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全镇682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实施拆除或关闭,提前保质完成国家52项水源地整治任务,镇域河流断面和大沙河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II类或III类以上标准,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该镇还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6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和镇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配套工程已完工,全镇148条自然村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经过整治后,黎雄村委会新安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居住环境好了,蚊虫少了,开车出入方便了,村里还请了专职保洁员打扫卫生,大家对现在的环境都很满意。”新安村村民向记者说。
河中鱼儿成群,岸边花团锦簇,空中白鹭飞翔……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湿地模样。走进孔雀湖畔的大塘面村,停留在记忆深处的湿地美景跃然眼前。清水潺潺、微风习习,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便会吸引镇上的居民前来休闲漫步。村民小组长黎国良谈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泥浆路变水泥路,破旧的泥砖瓦房变整齐的楼房,还有了崭新的文化礼堂和宽敞的休闲广场,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自己生活得也更舒适。”他信心满满地给我们描绘起他的发展蓝图,“现在环境搞得好了,马路也硬化了,游客们春天来的时候可以看油菜花,秋天可以欣赏向日葵,客人还可以在村里的民宿住下来品尝大沙茶、大沙美食,体验农家生活。”开平市副市长张伟业表示,大沙镇发挥生态优势,一个看得见茶园、闻得见茶香、望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小镇正逐步呈现在市民眼前。
壮大生态产业 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基础
近年来,大沙镇依托良好的茶产业发展基础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深挖茶文化、移民文化、红色革命和其他乡土文化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侨乡特色茶韵小镇,走出了一个“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大沙镇通过推进“四好农村路”“两山”碧道建设,整合“山、水、茶、花、果”等生态资源,串联大塘面特色村、榄坑梅花基地、天露山等特色景点,联通大塘面特色村、大沙墟茶园小镇、大沙里·欢茶谷茶产业园、榄坑梅花基地、岗坪茶园等特色景点,开发生态、红色、休闲康养的精品旅游线路,擦亮“岭南生态气候标志·城市天然氧吧”品牌,把大沙建设成大湾区华侨康养基地、生态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推进“两山”理论有效转化。
生态是聚宝盆,产业是摇钱树,大沙镇深化“两山”理论转化路径清单上列着长长的一串:重点加强对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平市佛岭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平市桂香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大力建设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大沙里·欢茶谷、佛岭山农旅综合开发项目、天露仙源生态茶园、大沙茶产业综合基地、恒创天达优质大米生产基地等重点农旅项目加快投资、建设。优化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做强做优优质生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大沙茶、大沙丝苗米、大沙天露贡柑等大沙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化。全力做好“水”文章,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矿泉水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天露山省级森林公园。对接“双碳”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流转低效林地改种碳汇林,提升碳汇增量并实施交易,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化。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说,红色是珍贵的历史,绿色是美好的未来。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全面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以风雨如磐、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