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健康养生 > 详情

科学食用功能性食品

22-01-05


  早上醒来先来一粒蔓越莓软糖,吃早饭时随餐嚼一粒葡萄籽软糖,餐后再配一颗酵素软糖,睡前半小时再来两颗褪黑素软糖……年轻人的热捧,催生了功能性食品巨大的消费市场。日前一份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食品消费方式洞察报告显示,90后正成为购买功能性食品的新生力量。

  “酸酸甜甜,吃起来没什么负担,全当吃零食。”90后小曾服用功能性食品已有3年,她每个月都会购买一些功能性食品。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追求高效率和即时享受,在养生上同样如此。但不少消费者将“功能性软糖”当作“糖”来食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伍佩英提醒,功能性食品虽然做成零食的样子,但毕竟添加了营养素,因此食用前要查看说明书,在推荐的安全剂量内食用,不能擅自调整剂量。

  面对良莠不齐的功能性食品市场,消费者应当如何选择?业内专家认为,相较于传统的保健食品,“软糖”的出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但“软糖”不能真当“糖”吃。还应从均衡膳食、良好生活习惯开始,一边熬夜、吃夜宵,一边认真挑选护肝片、褪黑素、控热软糖等功能性食品的“养生法”并不可取。

  伍佩英认为,软糖是常见零食,将营养素加入其中,升级换代成为功能性食品,可能更符合时下的消费场景与消费需求。如果产品本身带有“蓝帽子”,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都是有保证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学部主任李智平表示,功能性食品不同于药品有严格的临床试验及审批程序,若消费者不考虑添加营养素的剂量盲目食用,有一定危险。比如褪黑素软糖等,服用过量就会产生一定副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将功能性食品随手放,孩子当糖大量吞食,可能会酿成险情。

  不少消费者购买功能性食品,是出于健康、体重、形象等方面的焦虑,但他们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往往希望立竿见影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也给了许多不法厂商机会。因此,面对缺了一张“处方签”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必须明晰,不是像“糖”就真的成了“糖”,也不是宣传有“功能”便真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业内专家提醒,功能性食品仅能当作膳食营养补充剂,绝不可替代药品,如有身体不适还需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快速增长的功能性食品市场,监管不可或缺。在某社交平台,与功能性食品相关的笔记超过12万篇。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300万家企业经营范围包含保健食品。李智平提醒,市场多样化值得鼓励,但普通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人群,有时会因为一个广告就被“种草”,功能性食品不仅在上市前需要被监管,相关市场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业内专家表示,普通人群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应从每日正常的饮食中摄取,功能性食品仅是一种膳食补充,不可过度依赖。

  (来源:文汇报)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