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品牌专栏 > 详情

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驱动力

21-11-23

本报记者 连 荷

  11月19日,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集中发布了《“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21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8个报告,对近年来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进行全面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球农业科技前沿和我国农业科技新进展、新突破。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张桃林强调,必须坚定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信心,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科技的使命担当。要立足“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进一步聚焦基础前沿、瞄准关键核心、破解产业堵点、释放创新活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在“突破”上把握战略方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去。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瞄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技术难题,确保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在“融合”上推进战略一体。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推进科技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科技与县域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科技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切实以科技强支撑产业强、经济强。三是在“重塑”上优化战略布局。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改造改组优化提升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中央和地方优势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打造农业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四是在“提升”上强化战略支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积极支持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农业科学基础研究的重大进展,是驱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我国农业科技抢占世界制高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支撑引领从“一农”(农业)转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在发布《“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时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在改革中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总体呈现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农业科技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如期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创新成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引擎

  自2018年起,为畅通产学研用对接渠道,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在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下,中国农学会连续4年开展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遴选工作。发布会上,中国农学会公开发布了《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31项科技成果获此盛誉。

  中国农学会党委书记刘瑞明介绍,入选的新成果符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要求,技术创新突出,对促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具有较大影响。刘瑞明表示,此次发布的新成果覆盖面广,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涉及农业工程、畜牧、农学、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具有适应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需要,突出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契合当下电商发展新潮流,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提高农业生产率等鲜明特点。“如冷鲜肉精准保鲜数字物流关键技术,大大延长了肉品货架期;香蕉新品种‘粉杂1号’,多抗高产、货架期长,适合长途运输;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适用多元化生产主体,能够有效化解非洲猪瘟发生风险;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云托管系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精准管理。”刘瑞明举例介绍说。

农业热点前沿研究活跃度较高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2021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报告。这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的报告,遴选2021全球农业8大学科54个研究热点,其中最具前瞻性的10个热点被确定为农业研究前沿;分析了农业8大学科的全球研究热点前沿发展趋势;全面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等12个全球重要国家在农业领域、农业各学科领域以及各热点前沿中的研究活跃程度及表现力,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报告指出,中国的农业热点前沿国家总体表现力得分(85.64)居世界之首,总体贡献度、影响度和引领度均位居全球第一,这说明中国农业热点前沿研究的积极主动性及活跃度较高,目前应着重将活跃转变为重大突破,将巨大投入变成巨大产出,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8大学科中,中国在作物、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农业信息和农业工程学科领域中的领先优势依旧明显,热点前沿总体表现力得分均排名第一,学科层面跟跑甚至开始领跑世界。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和水产渔业3个学科领域总体实力稍有逊色,分别排名第二、第二和第五,仍存短板。

  农业工程学科领域TOP6热点前沿主要集中揭示了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和材料制备处理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作物学科领域TOP7热点前沿主要集中揭示了作物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技术、作物驯化与改良、作物生理与抗性机制等几个方面。农业信息学科领域TOP6热点前沿主要集中揭示了深度学习、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高光谱成像、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学科领域TOP7热点前沿主要集中揭示了农产品加工制造、食品品质检测、食品包装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畜牧兽医学科领域TOP8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畜禽养殖、畜禽疫病防控、肠道微生物、动物药理以及畜禽代谢测定等方面。植物保护学科领域TOP8热点前沿主要集中揭示了农药设计、作物抗病性研究、害虫防控、杂草抗药性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TOP6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根际生态环境、土壤微塑料污染及生态效应,土壤退化及改良等方向。水产渔业学科领域TOP6热点前沿主要集中在海洋生态学及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研究、水产养殖技术等方向。其中,我国在“3D打印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生物大分子膜在鲜活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基于分子感官技术的农产品品质鉴定与评价”“动物源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小麦抗病基因的作用机制”“土壤环境微塑料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等多个热点前沿中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

  但报告也指出,在水产渔业学科领域,中国没有排名第一的热点前沿,其中5个热点前沿的表现力指数排名挤进了全球前十,在“渔业增殖设施对资源及生态的影响”研究热点中表现力指数排名为第十七,说明中国在该领域热点前沿研究中的活跃度和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的上升发展空间。

专利转化输出等方面仍需加强

  在研究成果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基于论文和专利数据,对全球22个农业重要国家及其机构的全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他介绍,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一,其中13个学科科技论文竞争力排名第一,农业科技论文发文量逐年增长,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占22国总量的60.85%。

  孙坦表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利申请在中国占据较大比重,授权专利许可转让比例低,专利许可转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应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支撑,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专利布局国家数量可以说明技术输出的广度,体现对其他国家市场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能否在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孙坦指出,2016—2020年,22国平均专利布局国家数量为38个,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9国超过这一平均值;2016—2020年,22国平均域外申请专利占比为28.76%,中国(4.39%)域外申请专利占比在22国中排名末位;22国平均PCT专利申请占比为5.45%,中国(0.66%)排名垫底。相比较,中国95.61%的专利申请布局在本国,在主动“走出去”布局海外专利并参与国际竞争方面与美国等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中国农业专利技术申请多为单件专利,专利家族规模仅为1.03。我国专利家族规模小,专利申请小而散,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利申请占比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任重道远。“专利家族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某一项发明的重要程度,同时专利家族的区域分布情况也直接反映出专利权人的市场发展计划和市场竞争战略。单件专利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效应有限,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应用产品在本土之外无法形成充分且有效的专利保护屏障。”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