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行业方向 > 详情

做好“双转变” 持续创新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升级

22-12-15

  食品产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食品产业的增长已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食品企业也遇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我国食品产业的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食品产业的组织结构变革和产品结构变革的“双转变”,对食品生产企业而言,是一个“适者生存”和“择优汰劣”的过程,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对食品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我国食品产业的升级,需要五大重要支撑点。

  支撑一:有效需求奠定食品产业升级的基础

  市场是食品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市场是由消费需求特别是有效需求支撑的,有效需求的规模和增长决定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基础。一是食品消费支出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食品消费支出同步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全国平均增长23.5%;城镇平均增长17%;城镇中位数增长14.6%;农村平均增长37.4%;农村中位数增长35.1%,城乡增长的平均数差距由“十三五”期初的2.07倍下降到期末的1.76倍。低收入组增长41%;中间偏下组增长26.3%;中间收入组增长12.3%;中间偏上组增长11.5%;高收入组增长21.4%,最高与最低收入人群的增长平均数差距由“十三五”期初的8.2倍下降到期末的7.1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消费的有效需求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疫情期间,我国食品产业仍保持稳定增长。有效需求和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不仅让食品产业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食品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支撑二:需求结构变化引导食品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中国”的推进,居民科学素养的提升,食品消费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短缺时代,人们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主要是能量供给,目的是解决温饱问题。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食品消费正向满足能量、营养、功能、情感和文化等多种复合需求转变,不但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从产品角度来看,就是要实现产品的“六化”,即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个性化和精致化。

  食品产业是健康产业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策,构成健康产业发展的理念、战略、需求、地位和市场等五个底线逻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相应地,这种改变也必然影响和渗透到食品产业中,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食品对健康的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在选择和消费食品过程中,希望在食物的摄入过程中获得更多有益于健康的成分。食品消费已经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引导着转型升级。

  支撑三: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力

  食品产业是传统产业,科学技术是改造和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纵观“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食品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渗透率和贡献率显著提升。这种渗透是全方位的,包括对食品成分与健康量效关系的研究;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环节当中的应用;个性化精准营养的测定、评价与相应的产品开发;数字化在管理和营销中的广泛应用等。科学技术渗透率和贡献率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扩大了产品的销路,更是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了食品企业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支撑四:资本投入增长成为食品产业升级推动力

  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近年来,资本对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等领域非常青睐,但资本并没有忽视对传统产业的关注和投入。一方面,我国推出和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实体经济发展有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虽然传统产业不易在短期内获得高增长,但是可以获得持续和稳定的收益,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投资传统产业不仅有利于资本安全性和保值增值,更有利于平复经济波动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震荡和影响。

  全球食品资讯平台Food Talks总结了2021年国内280起食品饮料投融资状况,相比以往,项目数量增长了45%;从投资强度看,达到或超过亿元级的投融资有93起,占项目总数的33.2%,集中在包括酒、调味品、乳制品、咖啡因、新式茶饮、调味品、植物基等在内的12个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大量涌入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后,近年来又转入传统产业,由原来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变为重资产运营模式。

  支撑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二是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不断完善;三是监管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监管效能不断提高;四是食品安全责任不断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正在由被动应付转为主动改进;五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安全合格率水平不断提高;六是改善了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撑能力,科研能力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七是食品安全教育更加普及,消费者的科学素养、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八是社会共同治理结构逐渐形成。经过多年的强化治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正在迈向更高的阶段。但由于食品安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笔者认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创新,从而实现食品产业的升级。相较于新领域和新型企业,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众多的影响因素,需要更多的赋能,基本逻辑为“市场导向——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品质提升”。

  市场导向。企业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经济人是本质特征。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和获取资源,通过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由此看出,企业是一个“两头在外”的经济体,源自市场并回归市场。因此,市场导向是企业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

  认识市场、了解市场、研究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相应的收益(利润),是企业最重要的事情。现今,我国食品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食品消费市场呈现全球化特征,表现在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对标已经扩大到世界范围,而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又使消费者购买的全球化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形成了品质上对标世界,价格上锚定相近相似的产品。因此,如何适应市场的新变化,适应消费新需求,最终就是要在市场上实现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变现。

  创新引领。传统产业的创新一定是多维创新,多维创新是发酵食品产业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新发展中的创新不是修修补补,不是短期和应急,而是基于新环境、新理念、新思维、新逻辑、新方法之上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集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构和再造,是发酵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蝶变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支撑。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要坚定不移地拥抱新科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正在改变着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生活方式。由科技引发的这种转变所面临的挑战,必定需要科学技术予以解决、予以支撑、予以推动。科学技术是对传统产业升级最大、最重要的赋能。

  品质提升。企业是向社会提供产品的,产品聚焦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随着食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贡献率的增长,食品领域产品研发如火如荼。食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阔性,为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原料、工艺、配方及管理的改进,不仅提升了原有产品的品质,还开发了一系列新品,使食品产业这棵老树长新芽、发新枝、开新花。

  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和所需要的管理和规范,使新技术、新产品在规范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产品的上市方面,需要加大相关的科普宣传,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相应的食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实现市场“择选汰劣”的机制。由此可见,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提升监管能力,可为食品生产和消费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