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专题报道 > 详情

市井街巷里飘出的家味道——阿强面馆

22-05-23


      面条是咱们平常生活中常吃的主食,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对中国人来说,一口热乎的面,就是家的滋味。面食质朴,却承载着满满的温暖与热情。


1653271541910689.jpg


      杭州人爱吃面,城内最不缺的就是面馆传说。老底子杭州人都知道,要吃面还是要去复兴南街,短短500米的小路上,聚集了十来家卖面的馆子。小小的阿强面馆就藏在市井街巷里,或许是远离了新城区的喧嚣,大多老客来到这里吃面,都说找到了久违的惬意感。


夫妻俩的对赌协议

       一碗片儿川,在老杭州人心中有道不完的情怀,对于阿强和郑雪明这对夫妻而言,与之更有着难解之缘。

1653271526939422.png

      1980年的一个夏天,阿强遇见了妻子郑雪明,当时就对这个20岁的姑娘一见钟情。从此每每郑雪明下班点到,阿强准会出现在她工厂门口,送她回家。不久俩人结婚生子,婚后俩人关系和睦,也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但随着夫妻俩双双下岗,家庭里的琐事矛盾也日渐出现,阿强喜欢上了打牌,一家人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这时,郑雪明想到了一个法子:”我就和他说‘你不是喜欢赌吗,那我就陪你赌,用这笔下岗补助金开个店,成功最好,失败了的话你去当看门保安,我去扫大街,至少要把儿子的大学供出来。’”2002年初,他们在复兴南路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阿强面馆,店面不大,仅仅20平米,却是这一家人新生活的开始。

1653271509180367.png

      开了面馆才知道做餐饮实际有多难。为了抢购最新鲜的食材,他们每天一大早要先去菜市场挑选,紧接着赶回店里忙着卸货、洗菜、切菜......中午是客流高峰期,大家为招待顾客忙得脚不离地,直至下午一点,这才能坐下来吃一口。

       对这家面馆,夫妻二人是操心操力,哪还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郑雪明说道”我不爱玩,也不喜欢出去旅游,只有呆在店里心里最踏实。”藏在居民楼下的老面馆,在俩人的用心打理下,人气爆棚。


面条秘方唯有坚持二字


      阿强面馆的面正如其名,接地气,原汁原味。清晨,胃口还没打开,先来碗片儿川醒醒神;中午太阳晒头顶,没啥想吃,不假思索就来个油汪汪的虾爆鳝拌川;而到了晚上,最好是来点汤汤水水暖心暖胃,汤底要老,浇头随意。

1653271486860132.png

      二十年来阿强面馆俘虏了一大批老顾客,有人会在大中午驱车2小时,只为吃这一口面;有人这一光顾就是15年,和老板娘处成了姐妹;连吴国平都要赞一口他家“好面”。未设立分店之前,曾有吃面的老顾客问她,你家面这么好吃为什么不开分店,她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手头钱还不够,开不了。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一张银行卡。多年陪伴,店里的是顾客也是朋友,对于这些人,郑雪明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在郑雪明看来,开面馆不需要什么秘方,用心做,坚持做,自然会做好。郑雪明谈道:“坚持自然会有收获。当时下岗潮,选择开店的有不少人,但到现在还在坚持的很少很少了。”如今阿强面馆除了总店,已分别在滨安路和滨江宝龙城市广场开设了两家分店,除了老顾客,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多年传承不只是味道


       消费者在变,市场在变,阿强面馆也在变。阿强从过去的“颠勺大厨”转至“幕后”,负责把控店内所有食材以及厨师的培训;郑雪明则是店内的主心骨,上至烧菜煮面,下至前台收银,通通由她一手打理;而他们的儿子韩奇也逐步接手店面,从医药公司出来的他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思维,合理定制薪酬,并从稳定性出发进行招聘,极大地提高了面馆的生存能力。

      有酸甜自然也有苦辣,疫情可以说是对阿强面馆最大的打击,吃面的人少了,外卖又容易影响面的口感,不利于口碑的打造。生意虽然越来越难做,但对于郑雪明来说收获也不少,一家人的心更齐了。她回忆当时儿子只愿意给自己打下手,但5年前的一天他突然和我说想要接手了。说起这件事,小韩表示:“长大些了,就觉得父母年纪大了,起早贪黑也辛苦,该由我来承担了。”小小的面馆逐渐壮大,在岁月的沉淀中成了经典。

1653271433411156.png

杭州人吃面,盼的就是那一口家常味。阿强面馆就有这样的魔力,将味觉先于记忆,拉扯出绵长的时间线来,让大家从庸碌重复中咀嚼一下家味,然后继续前行......



(江明)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